东莞立交桥防涝标准看齐北京天安门
昨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目前正在报送市政府审批的《市区排水专项规划(2012-2025)》显示,东莞拟投入43.89亿元,分三期工程建设或改造雨水防涝和污水处理等工程。本次规划地为237.6平方公里的大市区,包括南城、东城、莞城、万江等4个街道及寮步西北7个自然村。雨水重现期建设或改造标准最高可到10年重现期,数据显示,北京天安门的雨水重现期为10年。
市水务局称,总体上按照统筹兼顾、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工程实施内容和计划。就雨水系统而言,规划近中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近来暴雨中颇受关注的内涝黑点。
目前市区仍存23个内涝点,此次重点改造的两个工程所在片区属内涝“老大难”。市水务局称,将在市区内涝整治应急二期工程基础上,建设莞龙路下桥段排水分流改造工程,投资匡算1.69亿元;在市区内涝整治三期工程(北侧分流)基础上,建设新开河南侧分流改造工程,这一投资匡算为3.08亿元。
市水务局还透露,将完善南城各街区的市政管道至接户管道雨污分流建设。而污水规划近期(2017年)的目标显示,将加大工程建设力度,提高雨污分流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而2013年这一数字为70 .16%。
按照规划,今年到2017年的雨水工程投资达19947万元,污水工程投资达54503万元,共计74450万元。而中期、远期全部工程总投资或达43.89亿元。“规划工程建成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别误会了]
NO!
按2年一遇雨水重现期建的防涝工程,只能抵御“2年一遇的暴雨”?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重现期是一个统计学概念,并非100年之间只出现一次“百年一遇的大雨”,也并非按照2年一遇雨水重现期的标准建设或改造,就只能抵御“2年一遇的暴雨”。
市气象台台长黄锋则表示,根据气象部门统计数据,3年一遇雨水重现期的工程,从直观量化的雨量概数来看,对应的雨水强度为65毫米/小时,而5年一遇则对应70毫米/小时,10年一遇则对应雨水强度为80毫米/小时。但黄锋同时表示,是否能抵御暴雨,与降雨当时的汇流、下垫面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并不能单靠固定的排水工程。
市水务局称,将推行蓄、滞、渗、净、用、排等低影响开发模式,建设渗透性强的人行道、停车场和下凹式雨水花园,以降低地表径流,减少初期雨水污染和入河水量,实现生态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