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摁下“加速键”
粤港澳大湾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港珠澳大桥主体桥面铺装今年7月27日已圆满完成。王荣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广东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强调,深入研究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问题,创新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汇聚三地创新资源要素,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全力迈进。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
12月4日,随着港珠澳大桥人工口岸岛110KV专用变电站首次向大桥送电,一条闪着光的“火龙”腾跃于广阔伶仃洋上。历经13年的论证、设计、施工,今年7月,一桥飞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具备通车条件。正式通车后,香港与珠海、澳门之间4个小时陆路车程将缩短为30分钟,让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一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自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后,以重大项目、平台建设为切入点,粤港澳大湾区内互联互通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
目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已完成96.9%,将于2018年全线贯通运营;连接“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的深中通道正加速推进建设;换上“中国芯”的虎门二桥,将于2019年建成通车;加上原有的虎门大桥,珠江口将形成5条跨江通道,进一步联通东西两岸。
上个月,白云机场总旅客吞吐量达到了6005.9万人次,成为北京首都、上海浦东之后第三个突破6000万人次的机场。2016年,大湾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7336万标箱,超过东京、纽约、旧金山三大湾区之和。珠三角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49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114公里,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体制机制创新中寻求共赢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存在双关税、双法律体系等实际情况,推进一体联动需进行深层次体制创新探索,深化合作。”在11月22日举行的第六届南方智库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范恒山建议,通过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形成连接三地的体制通道,找到体制创新的方向,寻求三地规则可接轨、可打通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努力探索粤港澳协同发展新模式。
今年11月18日,《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关于在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设立口岸实施“一地两检”的合作安排》在香港正式签署,完成“三步走”程序中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年底前,港珠澳大桥珠澳通道有望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通关模式,届时澳门居民北上通关时可望只需出示“回乡证”,而由内地返澳时也仅需出示澳门居民身份证。
三地货物清关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粤港、粤澳海关探索实施“跨境一锁”通关合作,为进出口企业提供无缝清关服务,大幅提升粤港多模式联运转运货物清关效率,车辆在深圳口岸海关停留时间由平均半小时减少至5分钟以内,为企业节约超过10%的货运成本,申报手续进一步简化。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实习生 王佳欣
本栏统筹:肖文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