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重在创新基层治理
精准扶贫重在创新基层治理
南方日报讯 (记者/王剑强 汤凯锋)10月22日—23日,广东省2015年扶贫日系列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一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精准扶贫与基层治理全国研讨会在清远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三农”学者、政府官员和扶贫干部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22日的开幕式上,省委农办副主任、省扶贫办主任梁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垂林先后致辞,并参加研讨会。23日,清远市委书记葛长伟参加了研讨会,并作发言。在为期2天的研讨会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等专家学者先后作了主题报告和发言;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开枝,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主任司树杰作了总结发言。
“距离市场越远的地方,离贫困就越近。”徐勇认为,现在的社会是以市场为中心的,今天很多山区农村之所以贫困,就在于他们离市场太远,很难把自身的资源兑换为货币,“广东是个高度发达的地方,它的特点就是能充分利用市场的作用,把农村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认为,过去,贫困大多是体制造成的,劳动者不能自由流动,就业没有机会。改革开放后,劳动者进入市场,直接参与初次分配,脱贫效率很高。“现在的贫困人口很难消化。”黄祖辉指出,当前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具有不同以往的特点,比如因病致贫(或返贫)、因学致贫(或返贫)、因“三留”现象致贫(或返贫)等,“造成他们贫困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他们进不了初次分配领域,要靠再次分配生活”。
在徐勇看来,现在的交通技术、信息技术正在迅速缩小市场与贫困地区的距离。如果要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就要通过市场的作用将贫困地区的资源转化为资产,进而变为财富,“比如,清远电商率先进入贫困山区,就是在发挥市场扶贫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李周认为,由于社会扶贫瞄准更精准、社会扶贫力量不断壮大等原因,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推进社会扶贫。首先,政府的公共资源要向社会组织开放,要购买社会服务。此外,政府应该与非政府组织形成互相信任的合作关系,并为社会扶贫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输入型扶贫弱化了贫困地区内生动力,这点要高度警惕。”徐勇指出,这就需要通过基层治理创新来激活贫困地区的内在动力和内生动力。首先,要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越贫困的地区,外力越突出,基层组织越软弱。应该在这些村设立村民理事会、乡贤理事会,让外部精英和内部乡贤有个共同发挥治理作用的平台。”
其次,要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寻求治理的最佳支点。徐勇认为,现在基层组织以行政业务为核心,村干部难以分出精力帮农民脱贫。而且,行政村是以行政力量将众多农民集合在一起的,难以让传统农村的有机联系发挥作用,抑制了农民内生动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