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调研:精密制造如何孕育全球工业强国?
“瑞士的钟表业目前正面临着很大的危机。”日内瓦时间4月21日,南方日报跨国调研组从德国飞抵欧洲另一制造大国——瑞士。在日内瓦这个著名的钟表之城内,瑞士钟表协会会员、知名高端品牌伯爵珠宝生产和设计总监Cedric Berruex和调研组谈起了瑞士钟表业的百年历史。
Cedric Berruex说,这并不是瑞士钟表业面临的首次危机。在上世纪70年代,瑞士钟表曾遭遇来自日本石英表的冲击。在这场几乎击溃瑞士钟表业的危机中,是瑞士政府伸出援手,使“Swiss made”能继续400年长盛不衰。如今,“Swiss made”已不仅是瑞士钟表的代名词,精密机械制造甚至医药及医疗行业都已成为“Swiss made”的代表,全球两大医药公司诺华与罗氏均出自这个仅有4.1万平方公里的小国。
在这些“世界之最”背后,湖光山色的瑞士其实是个资源贫乏、交通不便的国度,但它如何创造出这些经济奇迹?又是如何打造出诸多世界知名的“Swiss made”品牌?
政府在危机中施以援手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六,在瑞士著名的购物区隆河大街上,瑞士知名钟表品牌ROLEX的销售员LEE和她的同事几乎整个下午“连轴转”地接待客户。但与前两年不同,“如今中国客人少了,来的都是欧美的客人。”LEE告诉调研组。
中国向来是瑞士多个钟表品牌的重要客户群,但如今这类客户的锐减正给端士钟表业带来冲击。据《新苏黎世报》报道,由于生物识别签证、恐怖袭击和中国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瑞士的中国游客在今年前四个月大大减少。
“瑞士钟表业,尤其是依赖中国市场的钟表品牌正面临着很大的危机。”Cedric Berruex给调研组举了个例子,伯爵所在的历峰集团(Richemont)是瑞士奢侈品公司,全球共有3万名工作人员,但仅在4月11日至15日的一个星期内,历峰集团就解雇了350名工作人员。
不过,这已经不是瑞士钟表业首次面临危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瑞士机械表就遭遇了来自日本石英表的冲击。传承了瑞士制表技术的石英表,以其轻巧便宜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导致当时整个瑞士的失业率高达80%。
这场危机差点摧毁瑞士的钟表业。Cedric Berruex说,机械表的销量大幅下滑,以致大量机芯、部件都被扔进垃圾桶。
危机之中,瑞士政府邀请了尼古拉斯 ·G·海耶克对瑞士所有钟表工业进行审计。这场审计让海耶克发现了瑞士钟表真正的价值,并创立了著名的SWATCH集团,帮助瑞士钟表业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
同时,瑞士政府与公司和协会的合作,也是帮助钟表业渡过危机的关键。“例如在海关方面,政府通过制定低关税、与其它国家互免关税等方式,让产品自由出入,销售更方便。”Cedric Berruex说。
在Cedric Berruex看来,政府另一个非常给力的措施是在危机中给予钟表业一定的补贴。为确保了钟表技术的传承,Cedric Berruex介绍瑞士政府会帮助重要的钟表公司支付薪水,保证员工在职。“一旦经济复苏,这些工人就可以马上投入生产。”Cedric Berruex表示。
精益求精的“Swiss made”
Cedric Berruex一直强调,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瑞士的钟表业都始终保持瑞士品质,把精细和工艺当做一种艺术传承和发展。在Cedric Berruex看来,精益求精的“Swiss made”就是瑞士钟表业最高的价值所在。
而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早已渗透至瑞士人的骨子里。在瑞士传统文化中,每个人从小就被教育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最直接体现就是当地农产品,只要在超市看到打上’Swiss made’的黄瓜,长度几乎一模一样。”一名在当地多年的华人WU说,瑞士工匠对钟表这种精密制造的追求更是达到了极致。
在瑞士人眼中,“Swiss made”不是一个轻易能打上的烙印,它代表着整个瑞士的品质和声誉。因此,除了一代代的传承,瑞士政府还会与瑞士公司一起维护“Swiss made”。“政府会协助公司一起制订制度。”Cedric Berruex说。
当然,钟表业仅是“Swiss made”的一个典型代表。在这一声誉背后,还有瑞士强大的制造业支撑。如今,低调的“Swiss made”以其高调的品质分布世界各地。“不夸张地说,在很多地方,你刚享受完的服务,可能就是瑞士企业提供的。”WU说。
瑞士锡克拜公司生产出的无法复制的墨水,被全球大多数央行用来填写银行票据;瑞士弗兰卡公司为麦当劳生产所有的厨房设备。更不用提劳力士、瑞银、雀巢、ABB、诺华制药等著名企业,使得瑞士拥有15家世界500强企业,以每百万人拥有1.98家世界500强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一。
这种从钟表沿袭到制造业的工匠精神坚守了“Swiss made”的品质和声誉。“就算买一个瑞士产的最普通的水龙头,都能保证可以使用一辈子。”WU说。
“技术进步路线”打造出高效率经济模式
从地理上看,地处欧洲内陆的瑞士没有一公里海岸线,多山的地形更造成其交通运输不便。瑞士负责国际合作接待的Catherina说,瑞士因此选择了钟表等精工制造的产业。同时,这种精密制造的技术,带动了瑞士机器人、生命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帮助瑞士规避了在大工业时代的运输成本劣势。
事实上,除了交通不便外,瑞士还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整个瑞士仅有少量盐矿、煤矿等,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但正是这样的一个国度,却有着极高的生产效率。没有海洋,瑞士的远洋船队却居世界前列;不出产可可豆,却能生产出世界上最好吃的巧克力;国土面积仅4.1万平方公里,约1/4广东省的大小,在一年只有四个月可以放牧耕种的情况下,却拥有世界上质量最好的乳制品。
“瑞士选择的产业都是和它的地理区位、资源构成等相匹配的。”Catherina说。比如,在乳制品方面,瑞士发展了雀巢跨国集团,该产品的生产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设置加工车间,瑞士则负责提供品牌、信用和管理技术,此举突破了瑞士地理疆界狭小的局限。同时,瑞士还发展金融产业,其保险业拥有世界排名前三的企业,保管着全球四分之三的私人储蓄。
不靠海没资源,小国迸发出的经济实力却不亚于任何一个经济强国。这种以精密制造闻名的瑞士经济模式正被归纳为一种“技术进步路线”。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曾在研究瑞士经济模式时提到,瑞士的经验表明,一两个产业具有和本地资源匹配的技术进步路线仍不足以被称为一种模式,而经济中的主导产业群和本土的经济资源所内涵的技术进步路线相耦合,形成一股强大的正加外部性,才可以和沿海岸线经济区的发展相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