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中的东莞之“渔”
(记者 郑家雄 摄)
■木质渔船面临升级改造问题
东莞时间网讯 是“弃船”上岸,还是继续打鱼?上万名东莞渔民将站在职业抉择的岔路口。
原来,我省对达到限制使用船龄5年以上的木质海洋捕捞渔船,不予签发渔船检验证,即超过5年将被限制出海。“大限”前夜,渔民们有些纠结。
8月6日,事情出现转机。一则“更新改造渔船,实行5年贴息贷款”的消息,在东莞渔业界引发强烈震荡。东莞史无前例拿出1个亿支持渔民重整渔船,助力他们迈过政策底线。
然而,留给渔民们以及这座城市思索的是,或许政府一时的力挺,能够维系住当前打渔业的产业链条、甚至缓冲渔民群体消失,但渔民如何转型升级、东莞如何发展现代渔业、延续具有东莞特色“渔业文明”,确实需要一个深邃而长远的回答。
不过,我市渔船如能借力新政,顺利升级为全新钢质结构渔船,我市渔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但无论是转型“上岸”还是升级渔船继续出海,都需要观念更新、知识升级、环境治理等各种因素的支撑。
长期关注东莞渔业发展的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原主任李秋阳则认为,政府可以指导科学开展捕捞,积极引导渔民重返海洋,同时也可以通过打造“渔港产业转移区”等,改善上岸就业渔民的生活。
何景华的木船
面对严峻的形势,东莞渔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渔民们却无力承担渔船更新改造的资金费用。
8月8日上午10时,沙田先锋渔港一片寂静,50多艘大小不一的渔船停泊在东江边。虽然开渔期过去了7天,但仍有不少渔民还没有出海捕鱼,男人们光着膀子和伙计们在船上修补渔网,做出海前的准备工作。
有着30年渔龄的渔民何景华,一反常态,无心出海。一大早,他就来到先锋村委会打听消息。“听说,今年老旧渔船将不给签证,不能出海打鱼,这是真的么?”这是何景华的一块心病。他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询问道。
何景华身材削瘦,有着1米7多的个头。他的家族世代打鱼为生。如今,他已拥有人生第三艘渔船——长25米、功率300千瓦、船龄35年的二手木质渔船。
正是这艘老旧渔船,今年或许将无法通过渔政部门的年检,无法签发渔船检验证书,将被限制出海。这就意味着何景华一家的生计将成为大问题。“儿子将读高一了,女儿也要升大四了,正需要用钱。如果不能出海打鱼,这叫我怎么办?”
像何景华所关心的“渔船新政”即省里今年新出台的政策——《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通知》(粤海渔函[2014]169号)。该文件规定,达到限制使用船龄5年以上木质国内海洋捕捞老渔船不予签发渔船检验证书,老旧船龄的海洋捕捞渔船将被限制出海作业。如想获得签证,只能升级改造老旧渔船。
但要升级改造老旧渔船,只能重新购置钢质结构新船。然而,渔船更新改造成本高昂,当前市场渔船平均造价达1.2万/千瓦,像何景华欲重新购置一条400千瓦的新船,至少得花上400多万元。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无法承受的。
“每年打鱼总收入不过10万元左右,一年光是渔船维修费就得花去两三万元,如果是船体破损、发动机大修,费用更高。再刨去柴油费、人工费,一年下来几乎没有多少赚头了。”何景华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买条400多万的新船,对于他来说,想都不敢想。
像何景华这样面临无力更新改造渔船的渔民并不在少数。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目前我市有420艘海洋捕捞渔船全部为木质渔船,大部分有20-30年船龄,若按省里文件要求,今年我市将有50%的渔船面临停产停业,300多户家庭1500多位渔民将失去生产生活来源;预计未来3年内,我市近80%的渔船和1.2万渔民的生计将受到严重影响。
沙田先锋渔港、虎门新湾渔港停泊着大大小小的破旧渔船,船龄长、设备落后,抗风避险能力差,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面对严峻的形势,东莞渔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渔民们却无力承担渔船更新改造的资金费用。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