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约车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约租车模式尚不成熟
网络约车方便快捷,但乘客对所约车辆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少之又少,而在乘车发生纠纷后进行维权也是难上加难。
4月2日,张女士使用手机软件“滴滴打车”约了一辆快车,十多分钟后司机发来短信告知无法搭载。可此时张女士发现无法取消订单,且系统自动生成一笔费用。没乘车却要付钱,这让张女士心生不快。
8元费用考问平台漏洞
“4月2日我在红谷滩万达广场用‘滴滴’叫车,手机显示接单成功。不过,10分钟后都没有人联系我,给接单司机打电话,对方发信息称,去不了,让我取消订单。”此时,张女士发现手机无法取消订单,且系统自动生成了一笔8元费用。“没坐车,怎么还要付钱?”张女士给滴滴客服打电话并发邮件投诉司机。11日张女士告诉记者,北京总部的滴滴客服一直没有给予回复。
当日,记者联系接单司机郭先生。他表示,这不是抢单而是系统派的单。“3月下旬开始陆续收到系统的强制派单,这个单是派给我的,不能不接,不然会有惩罚措施。”郭先生表示,“滴滴”会对每单抽成20%,这种小单本来就赚不到钱却被派单,自己也很无奈。
为此,记者致电滴滴公司。其客服人员表示,乘客若改变行程取消订单,3分钟内可以免费取消订单,否则就要向司机支付5元“取消费”。司机接单10分钟内没有点击已到达,乘客取消订单也不扣费。“滴滴快车”江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张女士的8元费用可能是司机点击已到达造成的“车费”。他表示,对每辆快车都可通过GPS定位查到行车轨迹。张女士若确未乘车,就可能是司机违规接单造成的。张女士可向北京总部滴滴客服反映。
消费者称投诉维权成最大难题
无独有偶,市民徐女士之前在外地赶早班飞机通过“滴滴打车”叫了一辆快车。下车时手机显示车费49元,不久后,她收到费用通知为60元。“可能是司机空驶了一段路程,产生了多余的费用。”
市民谢女士表示,有次用打车软件叫出租车,来的却是专车,并且未显示费用,到站后自己估算车费。“感觉像打黑车,没有安全感。”最让消费者感到困扰的是发生纠纷后投诉非常难。“客服电话很难接通,QQ投诉只要3分钟不刷屏,会自动退出。客户端的投诉页面永远停留在:已收到您的投诉,给您带来不便深表歉意。”
据了解,目前,滴滴、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等平台占据大部分专车市场份额,但关于乘客被辱骂、骚扰,甚至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也频频见诸报端。3月底,重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消协(消委会、消保委)联合发布了《专车消费安全状况调查报告(2016年度)》。调查显示,86.14%的消费者不知道所乘专车的保险状况,45.05%的受访者在乘专车时“担心安全问题”。知道发生事故后如何索赔的受访者仅有13.37%。此外,仅有10.40%的消费者阅读过专车平台的损失免责条款。
省消协投诉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接到对打车软件的相关投诉。由于网络约车是新生事物,目前存在一定维权难度。
网络约租车模式尚不成熟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底,南昌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1.81万辆。2015年底,南昌机动车保有量突破75万辆。其中“隐藏”着多少专车,数量难以统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2014年“滴滴”PK“快的”补贴大战,借助对司机、乘客的补贴,积累了大量用户。业内人士称:“申请成为专车司机很简单,只需把驾驶证和行驶证拍照上传,对方就可以把司机客户端给司机。”同时,全国一、二线城市面临出租车打车难,市民出行难等问题为专车市场发展提供巨大市场潜力。
2015年,交通运输部表示,“专车”软件是新时期跨越出租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但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此时,打车软件经过前期受众群的积累,2015年开始发力抢占城市客运市场,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很多城市传统的出行方式被打破。不过,新兴的网络约租车模式尚不成熟,导致一些城市的客运行业出现不稳定。
同时,全国各地的交管部门也在加紧查处网络约车的非法营运情况。2015年6月,南昌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工商、物价等多部门共同约谈互联网召车平台和租赁公司,明确将在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下,继续加大对城市客运行业的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