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先: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埃及、伊朗成果解读

01.03.2016  05:56

      时间:2015年1月24日14:00
      嘉宾:李绍先 著名中东问题专家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院长
      简介: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月19日至23日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中东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也是我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4年后首次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2016年的首次出访有哪些亮点和成果?中国网《中国访谈》邀请著名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为您解读。 
       
      中国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月19日至23日对沙特、埃及、伊朗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中东国家进行国事访问,也是我国最高领导人时隔14年后首次对伊朗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2016年的首次出访有哪些亮点和成果?中国网《中国访谈》邀请著名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为您解读。
 

      中国网:
      李老师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网的演播室。
 

      李绍先:
      你好!
 

      中国网: 
      提到目前中东地区的整体局势,很多网友都有一个感受——“乱”。既然形势如此复杂,习主席为什么还要选择去中东?中东在我们国家的外交布局当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李绍先:
      我想是这样,中东和中国的关系正在不断的紧密和加强。大家都知道,中国是缺乏能源的国家,我们2014年、2015年石油需求的60%是来自于进口,而能源,特别是石油至少一半以上来自中东,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的加强。中东是一个大市场,2014年我们和中东20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突破了3千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而且这个市场是世界公认的,是潜力很大的市场。再加上众所周知的中国在安全问题上和中东越来越密切相关,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西北是穆斯林地区,生活着2千多万穆斯林,中东是伊斯兰教的核心地区,中东局势的一举一动,都要对我们西北地区的形势产生影响。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说恐怖主义。

      再一个从战略上来讲,习主席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中东地区就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处,中东20个国家处于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和我们越来越密切。十八大以后,大家注意到了,迄今为止习主席的足迹遍及了五大洲,但是中东是一个空白。按理来讲,我认为习主席这次去中东三国的访问实际上已经谋划很久了,但是有一些主客观的原因,最终推迟到了今年1月份。但是在现在这个时刻,就是中东安全稳定到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时刻,同时习主席这次访问,一下子就是中东的三个主要国家。当前中东局势有四个最重要的地区国家,除了这三国以外还有一个土耳其。大家都知道,习主席去年11月份访问了土耳其,去安塔利亚参加G20峰会。现在对中东三国的访问实现了全覆盖。这从中国的整体外交布局来讲,就完成了最后的一环,就是整个世界性的全覆盖。
 

      中国网:
      也是我们讲的“大周边”吗?
 

      李绍先:
      相对来讲中东可以看成是“大周边”,因为和中国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习主席这次的访问,意义非常深远,意义非常重大。我自己研究中东30多年,我认为习主席这次访问是史无前例的,是破天荒的。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国家的元首中还没有一位有过这么大规模的中东之行。
 

      中国网:
      一次性访问了三个国家。
 

      李绍先:
      主要的三个国家,所以我觉得这一次非同寻常,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中国网:
      我们说,沙特是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最大贸易合作伙伴,但是当前的低油价也对沙特了财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今年是我们和埃及建交60周年,埃及现在也处在一个动荡之后的百废待兴的时机。伊朗和我们又是一个重大的石油伙伴,解除制裁也同样为伊朗带来了一些合作的契机,可以说这三个国家和我们中国的合作前景都是很广阔的。习主席为什么要先去沙特再去埃及,后去伊朗呢?这样的先后顺序是如何排定的?
 

      李绍先:
      我想是这样,我觉得这样的安排是顺理成章的,单纯从线路上讲,完成这三个国家的访问也是顺理成章的,伊朗最近,顺便回国。习主席访问之前,元旦以后,沙特和伊朗还爆发了外交上的风波,把这两个国家的访问中间隔开一个国家,这样的策略也是比较好的。

      其实大家可能注意到,这次习主席去三国的访问,一直到15日才宣布,期间很多外国的媒体都猜测,是不是由于新的形势的动荡,会不会影响到习主席的访问,后来开始这次行程之后也有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影响效果,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习主席对三国的访问是大获成功,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李绍先:
      为什么这样讲呢?大家看一下,对于这三国的访问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面提升了同三个国家的政治关系。沙特阿拉伯,我们从战略合作关系提升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埃及2014年我们已经提升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了,但是这一次双方签署了夯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5年规划,具体怎么样的落实这个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伊朗就不用说了,伊朗是全面提升关系,现在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所以政治关系全面升级。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和这三个国家进行了“一带一路”的对接,和这三个国家的需求进行了对接,我觉得这是力度非常之大的一次对接。特别是对埃及,而且不止是针对埃及一个国家。大家都看到了,习主席在开罗的阿盟总部,22个阿拉伯国家组成的阿盟总部发表演讲,在演讲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无论是蓝图还是具体采取的措施,就是要实现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和阿拉伯世界、阿拉伯国家工业化的成功对接。我觉得既有很清晰的路线图,又有落实这个路线图的具体措施。大家都看到了,习主席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包括设立工业化的贷款,专门是150亿美元,还设立了100亿美元的商业贷款,10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而且中国和阿联酋、卡塔尔三国还有一个工业基金,设立的这个200亿美元的基金也是直接针对阿拉伯世界的,包括高端的机器制造业发展,能源领域、基础设施等等。
 

      李绍先:
      所以我觉得这次可以说,实现了两个方面,一个就是通过习主席的访问,中国全面阐述了对中东的政治主张,让中东听到了中国的声音,这个声音是好声音,大家要细细的琢磨一下习主席开罗阿盟的演讲,我认为那是逻辑非常严密的,不仅找到了中东的症结所在,提出了三个症结,就是政治动荡,急需要对话来稳定政治局势;第二就是发展经济,提升经济实力,来巩固稳定;第三就是中东国家现在普遍面临的就是道路的选择,要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发展起来。所以症结找的是非常明显,而且阐述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就是我们不找代理人,我们不谋求范围,也不填补“政治真空”,非常大气,中国这是原则立场。中国怎么样参与到中东来?我们怎么样对症下药,找到中东急需的三点,政治稳定、经济发展、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怎么来对接?习主席有清晰的对接,四个方面,包括推动停火,和平对话,劝和促谈,这是中国要发挥作用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一带一路”和当地的对接,特别是基础设施领域等等;第三个方面要帮助阿拉伯国家,帮助中东国家启动工业化。大家要知道,中国地区,特别是像阿拉伯国家,像埃及9千万人口,但是埃及没有工业化,不了解的大家难以置信,你想这么大一个国家,没有工业化怎么能容纳那么大就业的需求呢?所以这些国家,其实埃及是最典型的,2011年所谓“阿拉伯之春”以后,他急需要国家经济上路发展,抓手就是要工业化,所以正好和中国对接。
 

      李绍先:
      最后习主席还提到了加强文明互建,就是加深中国和这些国家文化上的交流,包括提出来很多具体的措施。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当地的这些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等等,包括扩大人员交流,包括旅游业的拓展。习主席这次在埃及特别到了卢克索,埃及人求之不得的,因为在埃及旅游业是他们经济的基础之一。现在由于埃及的形势,特别是恐怖主义的一些威胁,来自世界的游客越来越少,严重的威胁和影响了它的经济恢复。所以习主席风尘仆仆跑到卢克索去举办中埃文化年的开幕,实际上对埃及旅游业是一个巨大的支持。

      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觉得习主席这次访问,他是带动了双方互利共赢的一个典范。
 

      中国网:
      刚才您说到了“一带一路”和阿盟的演讲,我们稍候还有更细的讨论。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
 

      李绍先: 
      我想是这样,中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区,我研究中东这么多年,在我们研究中东这个圈子里,形容起中东来是两个半句话。前半句话叫“中东是大国的竟技场”,有人也形容是“大国的实验场”,就是你这个国大不大,强不强,关键看你在中东能不能玩得开,玩得开是大国;后半句是“中东是大国的坟墓”,这个地区特别复杂。长期以来大家看,我们改革开放30年,相对来讲,中东离我们是很远的,是我们的能力所限,也是由于它过于复杂,我们敬而远之。但是我刚才讲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东和中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密切到什么程度?密切到是我们能源的主要来源地,而且越来越成为我们一个重要的市场,而且与我们的安全利益密切相关。再加上我们现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从这些方面来讲,双方可以说是分不开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在不断的提升。
 

      李绍先:
      另外一方面,中国在中东国家当中是什么地位呢?我刚才讲了,中东是大国的竞技场,很多大国都在这儿争夺。现在看来非常清楚,中东在冷战之后是美国一家主导,但是在2011年以后,中东陷入持续的动荡,叙利亚危机,IS的事件等等这样起来以后,现在各个大国的势力都在插足,比如俄罗斯,欧盟的国家,但是实际上欧盟的主要国家,像法国、英国,中东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这两个老大国家的殖民地,他们在中东有千丝万缕的影响。中东地区本地的地缘政治上又有好几个大国,比如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土耳其,这都不一样,沙特阿拉伯和埃及是属于阿拉伯国家,伊朗是波斯人,土耳其是突厥人。在这种情况下,各大力量,外边的美国、俄罗斯、欧洲国家,和本地区的力量,沙特、伊朗、土耳其,他们在中东陷入了一个激烈的博弈。怎么叫激烈的博弈呢?每个国家都在中东谋求自己的利益,也就是现在别人所形容的,说中东现在就是一个代理人。最突出的是在叙利亚,在国内除了叙利亚政府军以外,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反政府武装,这些反政府武装的背后都有支持的国家。也就是说,他们就是这些背后国家的代理人。
 

      李绍先:
      在这种情况下,习主席说的,中国我们不找代理人,我们也不像那些大国包括本地国家一样谋求势力范围和填补政治真空。其实我一直有一个观点,也就是大家很奇怪,为什么IS这种如此极端,在21世纪居然能在这个地方堂而皇之的存在这么久,而且世界人人喊打,为什么就消灭不了呢?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因为大家都说要打,但是大家都是在这儿谋求自己的私利,大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这就造成一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来真正打击它,来消灭它,所以它才能长久的存在。而中国和所有在这个地方发挥作用的大国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我们既不谋求代理人,也不谋求势力范围,填补政治真空。

      中国在中东,实际上是唯一一个不谋求帝国利益,唯一一个客观、公正、值得信赖的大国。中国有两个方面非常吸引中东国家,一个就是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就是中国道路等等,很新奇,他们说中国怎么就发展起来了?这个非常吸引他。另外一个非常吸引他的就是中国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公正客观的力量,用我们自己的话说,中国在中东是一个劝和促谈,积极的建设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中国可以声称,这个地方的政治秩序不管建成什么样的,只要是有利于这个地区的稳定,只要是当事国家人民接受,符合他们的利益,我们都可以支持。除了中国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可以说中国在中东国家人民的心目中就是这样的一种力量。
 

      中国网: 
      听到您的话,我想到习主席在今年新年贺词当中说到,“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您认为习主席带去的解决方案会不会给中东的乱局降一下温呢?
 

      李绍先:
      我想是这样,中东太复杂了,习主席这次中东之行,特别是在阿盟总部的演讲,可以说给中东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我相信中国这个好声音会在中东持续的传播,会逐渐深入的产生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不能说我们提出这样的声音,我们提出这样的方案,或者我们习主席一次中东之行就可以把中东地区复杂的局面解决了。我认为习主席不仅在阿盟总部表述了中国的声音,提出了中国的主张,我们接下来还有一系列后续的落实举动。

      比如习主席讲,中东现在是两大“风暴眼”,要想让它缓和稳定下来,两场危机必须降温,一个就是巴以和谈,一个就是叙利亚危机的政治解决进程。在这两个和平进程中,我们中国都会提供自己的力量,比如说习主席宣布我们向巴勒斯坦提供5千万人民币援助,我们向叙利亚危机的有关各方,包括黎巴嫩、约旦、叙利亚这些国家提供2.3亿人民币,而且是追加,在原来的基础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我们会为这两个处在非常关键时期的和平进程当中注入我们的能量,当然这是积极的能量,推动它停火,推动它向和解的方向发展,中国肯定会做出一系列的努力。
 

      李绍先:
      当然中东这个地方我刚才讲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区,而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东地区复杂到什么程度?国家政治领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话,说国际政治中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常常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是中东不是,中东从来都是敌人的敌人还是敌人。基辛格屡次说过类似的话,就是中东非常复杂,当你在中东和某一个大国接近的时候,你可能无意中已经得罪了另一个大国,就是这么复杂。我相信中国和其他大国所不一样的就是我们在中东没有复杂,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侵略过人家,和中东的国家在历史上也没有过瓜葛。进入近现代以来,又和中东国家一样面临着西方的殖民欺压掠夺这样一种命运,所以实际上我们的任务都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现在来中东,积极的参与中东的事务,总体上是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
 

      中国网: 
      您刚才说到“得罪”,我们想中国向巴勒斯坦提供了5千万人民币的数额,会不会得罪一些其他的国家呢?
 

      李绍先:
      我想不会。我觉得中国从来都是一贯的光明正大的高举着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利这样的旗帜,我们举了多少年了。当然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这个立场不仅受到整个中东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包括伊朗他们的高度赞誉,即使是以色列,也给我们这种立场予以理解。这是好理解的,因为中国是不谋私利的,而且事实也是如此。巴勒斯坦的民族权利不能得到落实,中东不会有和平的,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所以中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个人认为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了恐怖主义的问题,我们知道随着中东地区恐怖主义和一些极端组织的扩张,无论是中国本土还是中国在中东的一些经济项目和工程,可能都受着一些安全上的威胁。这次习主席在阿盟的演讲中,是不是也提到了关于怎么样和中东国家加强在反恐问题上的合作呢?
 

      李绍先: 
      确实提到了,不仅提到了,而且和每一个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都具体探讨了在全球反恐中的合作,双方都有具体的文件。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在习主席访问之前,有很多媒体,特别是西方的媒体在猜测,说中国要出手了,要派军队了,特别是我看到《华盛顿邮报》,包括俄罗斯的一些媒体还在争论。我记得《华盛顿邮报》还有这么一个观点,说中国派兵去反恐是没有问题的,有疑问的就是中国派了军队以后,究竟是站在美国这个阵营还是站在俄罗斯这个阵营,就讨论这些。我对此不以为然,我认为中国毫无疑问,要为全球反恐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中国的贡献可能有我们自己的特殊做法。

      我个人认为,我们不会效仿其他大国,动不动舞刀弄棒的,军舰过去了,战机过去了,狂轰乱炸这些中国不会,因为这个不符合中国的理念。我们中国从来没有在境外动用自己的武装力量,干预其他地区的事务。中国现在唯一向外派的军队就是维和部队,中国是向境外派维和军队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说不受当地邀请,没有安理会的决议就到境外动武,我们不做这样的事,这是一个理念。再一个,我个人认为,如果说我们动不动就把军舰派到几千里、上万里之外,或者把战机派过去,恐怕从我们的能力上讲,可能也有束缚的地方。再一个,更重要的,如果勉强效仿人家那样做,可能恰恰是东施效颦,可能也做不好,所以我觉得基本上可以排除这种可能性。
 

      李绍先:
      但是不那样做,不派军队,不动武,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对国际反恐做出贡献。从这次习主席的中东之行来讲,我认为我们对国际反恐会做出重要的贡献。这个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推动中东地区国家内部的和解。我刚才已经点出来了,为什么IS这些极端势力消灭不了呢?主要是内部没有和解,IS有机可乘,而且外部的力量也有机可乘,各自来谋划自己的小算盘,怎么可能消灭呢?所以中国现在就是大力推动中东地区内部的和解进程,比如现在就是叙利亚危机的和解进程。中国不仅是这样说,而且是有具体的措施要推动,这是其一。
 

      李绍先:
      第二就是中东地区稳定下来,极端势力就没有生存的土壤。那么怎么稳定呢?大家都知道经济发展是稳定的根本。我就举埃及的例子,2011年埃及所谓的“阿拉伯之春”以后陷入了剧烈的动荡,穆巴拉克被推翻,摩西被推翻,塞西政府好不容易成立了,费了很大的力量,现在把埃及的局势控制下来了,大致稳定了,但是非常脆弱,没有尽快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埃及随时还可能出大问题,所以这是非常明显的。

      这次习主席去的一个重头戏,就是把我们的“一带一路”构想推动到和当地国家经济发展的对接上,这对当地国家是“雪中送炭”,比如埃及一系列大项目的落实。包括像沙特阿拉伯这样的国家,大家都觉得沙特很富裕,油气资源非常丰富,实际上在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背景下,这些国家的政府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都要求急速的改善民生。这次我们习主席去沙特,我们就签了在沙特建住房,我们帮助建上百万套住房,这些住房是干吗的?提供给沙特的平民,就是类似我们中国国内的经济适用房。当然沙特的经济适用房的概念和我们不一样,他的经济适用房最少也得300平米,是那样一个标准。而且在2011年之后,海湾六国之内也有一个小的互联互通的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总体要有利于民生,我们的“一带一路”也和他这个小的互联互通进行对接。
 

      李绍先:
      实际上这次习主席的访问,我觉得从两点上对国际反恐大业是做出特殊的贡献的,就是我们以中国的方法来做贡献。与此同时,在具体反恐领域,和三个国家都有对接,具体的合作的文件都有签署。相信我们在落实安理会的决议,切断这个极端组织的流动性各方面,以及和具体的国家进行双边的反恐合作,来密切关注这些国际恐怖主义的动向方面,做出我们的贡献,这都是题中应用之义。
 

      中国网:
      “一带一路”和中国“向东看”的政策是一个有机的结合。我们还知道,除了“一带一路”,习主席还提出了“1+2+3”合作格局,以能源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及以核能、航天卫星和新能源三个高新领域为突破口的合作格局。这次习主席的出访在这个合作格局上是怎样发力的?取得了怎样的新进展?
 

      李绍先:
      我们宏观总体上来讲,就是我们“一带一路”和它的全面对接。具体来讲,就是有一系列大的项目的落实,目不暇接,数十项。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埃及“第二首都”计划,比如埃及沿苏伊士运河沿岸的二期,后面还大,埃及提出了苏伊士运河沿岸工业园区的建设,像这样一些落实,类似这样大的项目是非常多的。因为我刚才讲了,习主席提出了很多具体落实的措施,大家可能细细一分析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一带一路”与当地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对接,因为他们需要,为什么“向东看”双方一拍即合,这是一个双赢、互利的局面。但是中间缺少一环,就是阿拉伯国家没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涉及设立工业化的贷款,专门帮助这些国家工业化。
 

      中国网:
      工业化的专用贷款。
 

      李绍先:
      包括商业贷款、优惠贷款、基金之类的,总体来讲是几百亿美元。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中国和非洲国家合作,来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比如说某些非洲国家特别落后,但是它有丰富的资源。举一个例子,比如刚果,刚果(金)这个国家,人家说这个国家是坐在金饭碗上要饭的国家,因为刚果(金)的资源太丰富了,但是这个国家太穷了,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怎么样帮助这些国家发展起来呢?我们就是资源贷款,把他的资源打一个包,大概估算一下这个项目是几百亿美元,我们中国投入几十亿美元或者是一百亿美元,帮助他启动整个开发进程,开发出来的资源来还我们的贷款,一下子就搞活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开始往上走。这次“一带一路”和中东国家,阿拉伯国家的对接就是异曲同工,我们就是这样的启动。
 

      李绍先:
      有的人说了,我们这么大的资金贷款等等,是不是打水漂?我觉得这是一个切实有效的,互利双赢的举措。为什么这样讲?阿拉伯国家通过这样的贷款启动了自己的工业化,启动了自己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当然当地是获益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现在急需要经济恢复和发展。对于中国来讲,我们赢在什么地方?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对接,和阿拉伯国家工业化的启动,我们把国内产能带到了这个地区。在相当程度上,我个人认为,具体可能在2017年就可以展现出来,可能会对中国的GDP有相当大的拉动作用。

      我自己看着习主席访问的行程,我感受越来越深。大家想一下,习主席这次的行程前前后后就是五天多一点的时间,五天多一点的时间访问三个国家,而且期间在空中飞行的时间有多少?我初步算一下,至少20个小时,也就是基本上一天没了,也就是说四天多的时间访问三个国家,20多场重要的正式活动,签了数十项非常重要的文件和合同。这样一个活动,可以说是高强度、高力度,风尘仆仆,行程两万多公里,我们可以想见。所以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大力的以元首外交的高层次来推进中国“一带一路”向外走,推进中国的产能向外对接,我觉得是非常感慨的。
 

      中国网: 
      如果说经济合作是基础的话,我们看到在阿盟的演讲当中,有100部中阿典籍的互译,以及100名宗教界人士的互访,还有1万名中阿艺术家的互访,人文交流对于我们中国和阿拉伯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李绍先:
      我觉得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深层次人文方面的交流,民心之间的相通,这个合作是浅层的,是不能长久的。所以习主席强调的合作的四大方面,最后一方面就是文明互建,人文方面的交流。不仅仅是设立了这些方面的东西,中国在未来落实整个访问成果的时候,比如说我们要帮助阿拉伯国家培养经济发展的人才,至少是上千名的,具体都有指标的。包括阿拉伯国家数以万计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中文,包括我们派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去学阿拉伯文,这样使得双方的合作越来越深层次。民心之间的对接,这对未来中阿合作,为未来中国和中东国家的合作走得更远、走得更深、合作层次更广,也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网: 
      从当前看,中国是唯一一个和所有中东国家保持正常关系的世界大国。据您了解,中东民间以及各国官方层面,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以及对中国的态度如何?对于习主席的出访是不是欢迎呢?
 

      李绍先:
      可以说在每一个国家,特别像埃及、伊朗,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叫“热切期盼”。据我看到,当地的一些媒体的报道什么的,包括我本人在伊朗、埃及也有很多的朋友,从他们的反馈来看,可以说是上上下下都是热切期盼习主席去访问,当然他们的知识阶层也是热切期盼中国“一带一路”到中东去落实。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习主席的访问肯定是带去了一股“中国风”,我觉得这是一次“中国旋风”。

      阿拉伯世界,包括伊朗,整体上老百姓对中国都有很好的印象,但是你说它有多了解中国?不是很了解,这是肯定的。过去他们很多人了解中国,包括在伊朗,还是通过西方的媒体,通过英文来了解中国,所以这个里边就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和误差。所以习主席这次访问,中国和埃及开启了文化年;习主席这次到伊朗访问签署的文件,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伊朗。现在一说起去伊朗,我觉得很多中国人认为我可不敢去,但是实际上差矣,伊朗是一个最安全的国家。
 

      中国网:
      怎么说?
 

      李绍先:
      伊朗可以说,国内的次序井然到了大家都不相信的程度。你到伊朗下面的省和县里面去,有些地方现在一直还可以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我自己有一个亲身的经历,2014年11月份我去访问伊朗,在伊斯法罕有一个活动。在伊斯法罕一个古色古香的,据说有200年历史的一个客栈,那个客栈到现在还是非常有特色的,作为一个宾馆来运营的,一般的旅游者去了都希望到这儿来,或者住,或者就是吃饭什么的,我们在那里吃完饭大家很放松,行程很忙就去参观,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一个团员发现他的包落在了吃饭的地方,很着急,他的护照都在那里。他就赶快给陪同讲他的包落了,陪同不慌不忙,就打电话联系。大家都知道,伊朗的基础设施是非常落后的,电话半天打不通,可能有半个小时,好不容易联系上那家酒店了,结果回来他笑一笑,说没事儿,你的包还在那里。我们参观完,下一个活动之前,我们还回到那里喝茶拿包,结果包确实在那个地方,所以更加加深了我的印象。

      所以说,伊朗现在是一个和平稳定的绿洲。我相信通过习主席的访问和中伊关系的升格,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去伊朗旅行,因为伊朗是一个旅游资源非常好的国家。如果你去旅行,想舒适的那些东西没有,伊朗相对来讲基础设施和酒店等等稍微落后一点。但是你要说灿烂的文化,那个文明让你目不暇给,让你震撼,你到伊朗去,那个太吸引人了。我觉得伊朗是一个多姿多彩,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
 

      中国网:
      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想让您评价一下习主席此次出访的深远影响。
 

      李绍先:
      我看到我们国内的媒体总结,习主席这次访问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认为这是一个“破天荒”之举,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国家元首去中东进行访问,确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规模上,还体现在产生的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上。这些成果在日后的落实,会把整体性的中国和中东的关系,中国和阿拉伯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也注意到,习主席访问这三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类似的表述。比如伊朗的媒体讲这次习主席对于伊朗的访问是两国关系的转折点等等之类的。确实如此,我觉得习主席这次访问不仅让这三国和中国的关系、三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都有了质的提升,还使得中国对中东的整体政策更加清晰,让这个地区和世界听到全面的中国的主张和中国的声音,我觉得意义非常之大。
 

      中国网:
      感谢李老师做客中国网来为我们解读习主席出访中东三国,《中国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会议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部署做好元旦春节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上线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微信小程序25日上线。中国广州政府
温国辉到政务服务中心检查督导
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 营造现代化国际化营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加大力度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 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张硕辅主持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