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更需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3%,低于一季度的7.4%和二季度的7.5%。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19908亿元,同比增长7.4%。
对这组数据,盛来运评价,“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他同时也强调,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阶段,要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就业未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
今年第三季度GDP7.3%的增速,是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的一次。对此,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张青教授指出,我国经济增速换挡,虽然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仍然是中高速增长。
在她看来,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上限”就是GDP,防范通货膨胀。“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
她认为,衡量国家经济健康水平的指标主要看四个,包括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在一些发达国家(最典型的为美国),甚至将就业作为首要关注的指标。“理论上,国民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实现新增就业100万~150万。如果每年按照1000万来计算,国民经济应该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张青说,按照下限保就业的要求,7%左右的经济增速算得上是合理区间。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的就业情况的确没有受到经济增速回落的影响。虽然三季度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盛来运告诉记者,一至三季度GDP增长7.4%,三季度是7.3%,确实比去年又有回落。但就业形势今年相当不错,“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物价指数,1~9月上涨2.1%,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从这些指标来看,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国民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
在发布会上,盛来运多次强调“新常态”。关于这一个新词语,张青的理解是,新常态的主要特征在全球经济来看,包含经济增长在低水平上波动、全球流动性过剩、大宗产品价格和资产变动等,在中国经济阶段性表现出来的特征则是,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尽管三期叠加对经济运行造成了压力,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7%左右的增速有利于政府作更多的改革尝试,是改革的契机和窗口。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就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挡”降至“低速挡”,是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中国为改革创造良好空间和环境需要。他曾公开表示,中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众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化解这些矛盾问题,需要增长速度换挡。
专家认为,当前仍应保持宏观调控的定力,继续通过“定向调控、精准发力”,在经济新常态下用改革来激发市场的内在活力,在经济内生动力较弱的形势下,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仍是未来政策的重要选择。
服务业等增速快过传统行业
虽然前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但从主要行业增加值来看,增长速度比较快的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达到了10.7%;汽车制造业达到了12.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达到了11.9%。
尽管在服务行业和高技术领域的工业增长速度都快过传统行业,但依然有转型压力和创新不足两个问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一位研究宏观经济的官方人士告诉记者。
在这位官方人士看来,我国亟须改革落后的体制机制以及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他举例说,比如传统产能过剩的行业,按道理就应该有企业破产,但是地方政府不会让企业破产,破产了职工怎么安置?政府考虑到这些就不会让企业破产,让企业去承担这样的负担。在金融领域,社会一直呼吁银行增加金融供给,解决小企业信贷难问题,但大银行肯定不愿意贷给小企业,行长不愿意把钱放到没有担保、风险大的中小企业。
“在创新方面,过去都是通过市场换技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高端核心领域的技术。”张青说,比如在汽车产业上,过去实行的以市场换技术是失败的,现在我们仍然没有掌握发动机技术。
姚景源也在很多学术论坛上都举一个例子,“苹果手机,大多是在我们国家生产,但49%的利润被美国拿去了,30%多的利润归了日本,百分之十几的利润是韩国的,咱们只拿了3.63%。所以,工业中的科技创新、自主品牌至关重要。”
此前,科技部曾作过一个统计,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动力不足已成制约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永伟认为,中国正处在由要素和投资驱动经济增长向创新导向阶段转型时期。他撰文指出:一方面,要素环境的转型在不同程度地向企业传递创新的压力和引力;另一方面,转型还远未完成,国家有关政策也未调整到位,从而决定了大量企业缺少创新的动力和激情。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必须建立创新导向型的国家环境。
房地产三四线城市调整幅度大
去年年末开始,中国楼市陷入“量价齐跌”的泥潭,房地产市场的月度成交量不断走低。自今年5月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平均房价连续4个月出现环比下跌。
这次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房屋新开工面积1314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13.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71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0.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9227亿元,同比下降8.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0.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40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6%。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71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8.0%。
对于这样的数据,分析人士指出,经过多年来的房地产投资高增长,当前整体楼市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还有专家认为,三季度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全面调整。房地产一头连着投资一头连着消费,其形势低迷对经济运行的拖累很大。
盛来运告诉记者,“今年房地产分化调整的态势仍然在持续,从全国总体上看,三四线城市调整的幅度要大一点。”他说,虽然没有完整的数据,但9月房地产的市场还是有积极的变化,主要是销售量有所回升,价格降幅有所收窄。当然,政策的效应还会持续发挥,后续房地产市场的波动还要继续观察,因为央行的政策在9月30日才推出来,所以政策影响还要有一个过程。
近期,一些地方包括有关部门放松限购、限贷政策,有些媒体评论为新一轮的救市。但盛来运认为,这是政策在向市场调节回归,以前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更多地是用一些行政的手段,现在放开限购也好、限贷也好,实际是减少行政的干预,更多地让市场发挥调节的作用,这是符合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