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首次列入G20峰会议题 重大创新凝聚中国智慧

03.09.2016  16:06

这一重大创新凝聚中国智慧,推动全球绿色金融规则制定

据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1日表示,今年G20首次讨论绿色金融议题,成立了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分析人士称,这一重大创新凝聚中国智慧,将支持全球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易纲在当天G20新闻中心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目前已经形成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定义、目的和范围,以及面临的挑战。

绿色金融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融资行动更加环境友好,减少大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我们资源使用的效率。”易纲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背景下,将绿色金融列入G20峰会议题,凸显中国作为G20主席国发挥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也用实际行动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

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仅有的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2016年以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随着《指导意见》的出台,中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建立比较完整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经济体。

中国正迎来绿色金融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中国在构建和完善自身绿色金融体系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全球绿色金融规则制定。

易纲介绍,在中国的倡议下,G20财金渠道今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和英格兰银行共同主持的研究小组向G20杭州峰会提交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这份报告总结了绿色金融的标准和经验,以及今后所推荐的措施,供各经济体参考使用。

权威 访谈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未来财政政策如何支持绿色金融发展?资本市场在支持绿色投资方面有哪些实践?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行有哪些最新进展?财政部、证监会、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分别接受了专访。

财政部

推动设立国家和区域绿色发展基金

问:在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方面,财政领域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财政部一直高度重视绿色环保领域的发展,并从多方面提供了政策支持。

具体来看,在财政直接投入方面,中央财政主要对绿色产业给予直接资金支持,设立了“节能减排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等多项节能环保领域专项资金。

根据201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情况,2015年中央本级的节能环保支出为40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015年全国环保财政支出为4803亿元,比2014年增长26%。

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中央财政主要是针对资金使用端给予定向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比如对成品油质量升级项目贷款、林业贷款等给予贴息等。

问: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答:未来将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手段,促进建立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正向激励机制,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领域。针对《指导意见》提出的一些财政政策措施,下一步将积极贯彻落实。

具体来看,未来将整合现有节能环保等部分专项资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绿色产业,体现国家对绿色投资的引导和政策信号作用。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的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产业基金将以市场化方式运作,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入。

下一步,还将落实好绿色金融领域的有关财政政策,包括按规定进行财政贴息、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证监会

优先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

积极支持绿色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够激励引导大量社会资金进入绿色行业,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缓解绿色企业融资难题,更好地支持绿色经济发展。”证监会中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马险峰说。

据介绍,由于目前排队等待新股发行审核的企业数量较多,证监会将考虑加大支持绿色企业直接融资力度,提高发行审核效率,加大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度,逐步缓解绿色企业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不过,马险峰也强调,这些政策的落地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在发行审核中强化了环保标准。根据相关规定,最近36个月内存在违反环保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等情形的企业,不得公开发行股票。

债市方面,马险峰说,绿色金融涉及的产业中主要体现出项目贷款占比高,投资回收期长,项目收益率较低等特征,在银行信贷投放中往往不具备竞争优势。他建议,可以考虑采取“免税”、“贴息”等政策支持绿色债券。据介绍,沪深交易所均对绿色债券的申报受理及审核建立了专门的“绿色通道”。

期货市场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马险峰透露,证监会目前正积极探索碳期货品种的研究。

保监会

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问:经过几年的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取得哪些成效?

答:试点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目前,试点省份扩展至30多个,试点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电力、医药、印染等多个领域。

保险经济补偿作用初步显现。2015年,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签单数量1.4万单,同比增长5.27%;签单保费2.8亿元,同比增长14.01%;提供风险保障244.21亿元,同比增长7.52%。

保险公司发挥专业优势,推动企业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保险费率高低与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挂钩,奖优罚劣,借助市场价格杠杆,抑制高污染行业扩张,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问:下一步,将如何继续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

答:一是完善制度体系。组织行业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研究工作,会同环保部进一步修改完善《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方案》,并适时提交审议。

二是扩大强制保险投保范围,在涉重金属企业、石油化工行业、危险化学品储运等重点领域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工作。

三是提升保险产品和服务水平。继续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环境风险特点,创新开发有针对性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优化理赔流程,加大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投入力度。

本版图文\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