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晒抗战史料:他用两颗炮弹摧毁日军炮楼
获奖史料
一等奖
河北专区的网民“瓦尔特”(姓名李雷)说,自己的姥爷名叫张隆槐,抗战时属于晋察冀边区部队,但在战斗时,由于双腿被炸伤,转移至地方武装部休养。小时候,他经常听姥爷讲抗战时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姥爷他们曾经用两发炮弹摧毁了日军一个炮楼。至今,“瓦尔特”还保存着姥爷负伤后的残疾证,“我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有关侵华日军占领华北铁路后的一本书,内容基本是一些铁路管理的制度,书早已泛黄了,我觉得还是有价值的,我一定会拍下来,希望能够通过网站让大家看到。”
二等奖
母亲是妇救会长
躲鬼子大年夜跑丢饺子馅
山东新蒙县的梁金丽的母亲叫张慧民,91岁(已经于2014年4月18日去世)。1940年参加八路军后到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当时的新蒙县龙庭区当妇救会长,后任蒙阴县妇救会长。在去世前,老人用一双颤颤巍巍的手,写下了她所经历的抗战故事,既生动又展现了抗战时期的真实情况:
1942年,我在山东新蒙县(现在的新泰市)龙廷区当妇救会长。这里本来是我们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秋天鬼子用蚕食政策在每一个区都修建了十几个据点。我们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动员群众用坚壁清野的方法对付敌人。鬼子和汉奸经常出来抢东西,搞得老百姓不得安生。
过年了。我们刚准备吃顿饺子,就碰上了鬼子“抢年”。我们用衣服兜着菜馅和面团顺着小路通知其他村子的群众快跑,一路上,过年的饺子馅和面团全都跑丢了,最后还是村长送来了几个地瓜和豆腐渣,过了一个饥寒交迫的大年夜。
抗战文物
一等奖
南侨机工
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的林东霞晒出了陈嘉庚领导的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侨机工的历史文物。
陈嘉庚先生(1874—1961)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被毛泽东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939年初,在中国大半领土和沿海沿江港口尽失的危急关头,陈嘉庚应国民政府请求,由南侨总会组织320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与机修人员组成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分15批回国,为抗战服务。
二等奖
“军人魂”短剑
成都市退休教师郭平安发来的一张“军人魂”短剑图,正面铭文“国土未复军人之耻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背面铭文“蒋委员长令字第21283号兹飞虎队航空独立大队胜利完成任务特此铸军人魂赠于全队以示鼓励”
获奖评论
以“实录”的标准
还原和评价抗战史
抗战已成为历史。对于历史,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什么样的标准去进行评判?班固在评价《史记》时说出了这样一个标准—文直、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此为实录。我想,对待抗日,无论是史学家,还是理论从事者,抑或是寻常百姓,都应该以“实录”的标准去还原和评价抗战史。
对于抗日战争,国人首先要明白的是,这是一场民族战争。应该完全与历史上国共展开的两次内战区别对待。民族战争,属于外部矛盾;内战,属于内部矛盾。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上,不可同日而语,更不可混淆论之。因此,对于抗战,如果国共能够充分给予对方客观而公平的评价,历史哲学就会进步,社会文明亦会提高。
—王瑞(摘录部分)
整理/本报记者 王薇
纪念抗战
勿忘国耻
本报讯(记者 王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网上纪念馆”上线以来,许多网民积极响应主办方号召,纷纷上传、发送抗日战争有关历史照片、文物图片、抗战故事等资料,其中不乏个人收藏或家庭珍藏,一些是从未公开示众的。日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颁发优秀资料奖,向来自全国的获奖代表颁发了证书和奖品。
一个月前,抗战馆组织有关专家对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活动的网民提供的资料进行了评选,邀请抗战史学者、抗战文物专家担任评委,组成评审专家组。经过初评、终评的层层筛选,严格考证,最终评出了优秀资料奖一等奖5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30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是为了进一步普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弘扬伟大抗战民族精神,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史实真相,凝聚历史共识,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首都互联网协会一起,联合五家全国性大型门户网站和千龙、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两家首都主要网站,后又加入河北青年报所属河青网,于今年3月27日共同推出的大型主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网上纪念馆”。通过专家的评选,获奖网民提供的资料都是真实、可靠的,而且不少资料弥足珍贵,有的各具特色、有的鲜为人知,有不少内容是属于原创作品或是没有公开发布过的材料,包含丰富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