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资本齐入局跨境电商竞争升温

24.09.2015  16:39

随着中国网民的消费需求不断转型升级,进入2015年来,跨境电商备受各方热捧,而近期随着自贸区等“利好”政策出台,跨境电商这一领域更是引来更多新晋力量和传统电商的同时注意,于是乎,场面更加火爆的“激战”就展开了。

跨境电商“马太效应”渐现

近日,市场调研机构AC尼尔森发布的《2015跨境网购消费报告》(下称《报告》)显示,通过购物网站进行海外购物已经成为国人获得国外商品的主要渠道,这一比例超过通过线上代购、国内商场购买纯进口商品等其他方式;而品类齐全和安全度高则成了消费者选择购物网站的两大首要标准。

在这份报告中,2009年才建立的“洋码头”表现抢眼。《报告》显示,因为“覆盖很多国家的商品”以及“提供海外直邮”,“洋码头”目前已经成为消费者心中排名第一的海外独立购物平台。据介绍,目前“洋码头”已经有数万个海外零售商和经过资质认证的买手团队,他们分布于美国、欧洲、澳洲、日韩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此,“洋码头”CEO曾碧波表示,“海外直邮”是其受到消费者欢迎的关键,而这背后则是“洋码头”自由的跨境物流体系——贝海国际的支撑。而以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未来国人“海淘”的消费品类也将不会只限于商品,消费场景还将更加多元化。对此,曾碧波认为,“洋码头”也将加速平台化建设,最终达到跨境购物全品类的目标。

对此看法,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赞同。事实上,除了洋码头外,诸如京东全球购、天猫国际、58同城和亚马逊中国等大型的跨境电商企业也在加快品类方面的扩张,跨境电商领域的“马太效应”逐渐显现,谁能在获取国外优质商品资源方面取得优势,谁就能赢得市场先机。近日,亚马逊中国就借助产地直采的方式开启了首届国际红酒节,全面集结法国、澳洲、美国、意大利等八大葡萄酒原产国的逾百个品牌。据称,这种海外直采的方式能够节省进口经销环节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实惠选择,并通过对供应链的全程把控保证品质。

母婴电商也抢做跨境生意

被跨境电商热潮吸引来的不仅有跨境电商领域的从业者,其他电商领域的巨头们也在虎视眈眈。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今年7月,国内跨境母婴电商平台“蜜芽宝贝”正式更名为“蜜芽”,并宣布完成1.5亿美金的D轮融资。这轮融资由百度领投,创下中国母婴行业有史以来的最大单笔融资金额纪录。融资完成后,“蜜芽”将获得百度在流量、大数据和线下服务等方面的帮助。对此,“蜜芽”CEO刘楠表示,融资之后会重点投入海外供应链等环节,提升用户体验,为后续市场竞争提前布局。

母婴电商转做跨境生意的还有“宝宝树”。今年7月,“宝宝树”与聚美优品达成2.5亿美元的“牵手”。对此,“宝宝树”创始人王怀南表示,未来将借助自身在社区资源方面的优势对母婴电商甚至跨境电商格局发起冲击。“抓取社区里面的讨论关键词,会发现太多关于母婴产品的探讨、介绍和口碑传播,这种信任及在信任基础上产生的购买需求是宝宝树独一无二的优势。这种优势再嫁接电商的平台,将引发出极大的购买风潮。”王怀南称。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国内消费者对进口母婴商品的青睐,通过进口母婴电商购买母婴产品的比例日渐升高,母婴电商已经成为了不少电商甚至传统企业切入跨境电商的“捷径”。据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日前上线的世界婴童网前身就是以传统线下进口母婴产品销售为主的企业,而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线下资源,世界婴童网携手国际知名母婴品牌专注进口母婴用品,希望能够成为母婴电商领域甚至跨境电商领域的“搅局者”。

跨境合作模式逐渐增多

与传统的电商模式不同,跨境电商与国外品牌展开深度合作的意愿无疑要强很多。日前,网易考拉海购就宣布与欧洲最大的食品集团之一Hero集团的大中华区独家授权总经销商香港永续资源有限公司签署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在国内首发了Hero集团旗下Hero Baby白金版婴儿配方奶粉。对此,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表示,对于中国消费者尤其妈妈用户来讲,她们需要的是正品、安全的食品,网易考拉海购直接与海外品牌方建立联系,直采直销保证品质。

与此同时,1号店也凭借其国内首家获得进口商品直采资质这一优势,成为了近期举行的上海购物节上唯一受邀参展的全品类电商。对此,1号店方面表示,从2011年初开始引入跨境品类后通过与美、澳、韩、英等多国驻华机构合作,与海外品牌的合作不断加深,不仅让其进口商品资源上得到了保障,也使得其业务发展有了质的飞越。

对此,业内人士看来,跨境电商的兴起,将对电商整体在正品、物流、售后等方面带来极大的促进。据介绍,“洋码头”近期就已经推出跨境消费保障体系2.0,在原有对货源、物流、售后三大保障基础上,全面提升清关运送能力,降低空运时效成本。对此,曾碧波表示,“我希望呼吁整个行业在打价格战、抢用户的同时,不能忘记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即购买正品、加快物流速度、做好本土服务等。”中国跨境购物的市场还很大,路也很长,聚焦服务体验才能让市场做大。

南方日报记者 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