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手书20万字村史

30.08.2015  18:50
村里的老屋,一座座地关上了大门;曾经人声鼎沸的晒谷场,如今门可罗雀;逢年过节才回来的年轻人,对祖上辉煌的往事已然陌生;就连牙牙学语的婴儿,也不再奶声奶气地唱起那过去的歌谣……

村里的老屋,一座座地关上了大门;曾经人声鼎沸的晒谷场,如今门可罗雀;逢年过节才回来的年轻人,对祖上辉煌的往事已然陌生;就连牙牙学语的婴儿,也不再奶声奶气地唱起那过去的歌谣……

望着即将被“遗忘”的故土,一名耄耋老人拖着年迈的身躯,在烈日下、寒风里奔走于4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田间地头,细细地描下每一处古迹旧址、记下每一桩尘封往事、谱下每一首乡村童谣。今年81岁,家住韶关市始兴县太平镇武岗村的欧济南老人,就这样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故土,为村庄和后人写下了一部长达20多万字的“村史”。

忧心:

宝贵村史即将失传

武岗村距离始兴县城约30多公里,是80多岁的欧济南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园。回忆起记忆中的故土,老人眉飞色舞:太平镇是一座始建于宋朝淳熙四年的千年古镇,武岗村就是太平镇最北的山村。尽管全村仅有279 户1052人,但山林面积高达69000 亩,密密麻麻的毛竹、杉木、松树带给村民们祖祖辈辈富足的资源与生产生活环境。全盛时期,武岗村有多达16个自然村。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曾经繁盛的村落衰败了。“谢眉寮、新围村、曼头角、卢屋等村庄现在只有残垣破壁、满地杂草。村里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去了城市打工,留在村里居住的乡亲越来越少,中洞村现在就只有4 人留守。”谈到这里,老人脸上满是寂寥。

伴随着传统乡村人口的大量流失,一桩桩记录着小地方大辉煌的旧事也湮没于时空。欧老扳着手指述说着这个不起眼小村庄的“威水史”:“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村中的伟略学校成为进步师生的家园,他们在此创作了大量抗战救亡歌谣,激励民众。‘青草窝里铁甲藏,一心要打日本兵,蚊虫愿意作侦探,螳螂愿意打冲锋……小老鼠做汉奸,捉到老鼠送上官,板子一打打一千,看你还敢做汉奸!’

这些村史,村里的青壮年却几乎都没听过。珍贵的历史全都深藏在为数不多几个老人的记忆深处。一旦他们逝世,这些宝贵历史就将从此成为空白。

坚持:

踏山涉水寻古探旧

为了不让村庄遗失记忆,老人从去年12月作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有生之年要为村庄写一部村史。为此,他开始了浩大的采访工程:村里每一个曾经的自然村、每一处古迹、每一处有纪念意义、有故事的旧址,他都在孙儿的陪同下进行实地踏访。武岗村约40平方公里的面积,留下了老人无数的足迹。

村里年迈的老人、教书先生、文化人,几乎每一个他都进行了采访,将一桩桩尘封往事重述记录。宗祠里、农户家珍藏的族谱、古书、手抄本,每一页他都细细地查阅。今年79岁的弟弟欧济城也成了他的“助手”,老哥俩经常互相搀扶着四处去“采访”。

忙碌的田野调查与访谈后,回到家中,欧老戏称自己“和小学生做作业一样”,天天都要伏案写作,将大量素材整理成文,并规定自己每天至少写2000字。就这样,欧老一个字一个字地撰写了长达20万字的“武岗村史”。

记者从厚厚的一摞手稿中看到,老人极其工整地记录了武岗村的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经济、林业、水利、畜牧渔业、乡村经贸、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知名人物等,内容十分丰富详尽。尤其可贵的是许多部分妙趣横生,乡土气息盎然。为什么要“春不打鸟夏不毒鱼”?山里人为什么“好灶不烧樟树”?如何土法生产著名的北山“重桶纸”?怎样用人力构建一座坚固的石拱桥?这些宝贵的生产、民俗记录,就连记者这个“村外人”都读得饶有兴趣,不忍释卷。

始兴县“村村写村史

和欧老一样正在记录乡村记忆的不止一个人。据了解,从2013年起,始兴县展开了为境内127 个自然村“村村写村史”的大行动,这在广东省内为首创。活动计划至2016年底完成,截至目前已有约三成村庄完成了初稿。

作为该项目负责人的始兴县政协副主席廖晋雄告诉记者:“我们目前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农村里的老人越来越少,作为中国农耕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村庄文化历史记录缺失严重,无人传承。再不搜集记录,这些古老的村庄都将出现‘记忆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