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直联制为抓手 三水“民生党建”探索善治新路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今年3月16日,三水区委书记苏伟波在云东海街道鲁村、西南街道云秀社区调研基层党组织建设时表示,要聚焦班子建设、突出问题、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近年来,三水将建设“堡垒型+服务型”党组织与基层治理创新结合,夯实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解决基层社会矛盾。
在建设“堡垒型+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中,三水立足自身实际,围绕以民生促党建、以党建惠民生的理念,以“直联制”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为抓手,内强堡垒,外优服务,擦亮了“民生党建”品牌,探索基层善治新路。
一年前,它还是一个戴着“涣散党组织”帽子的村子。一年后,它借助三水推行的“民生微实事”立办制的改革东风,以解决突出矛盾和改善民生为突破口,带来可喜的变化。它就是三水区云东海街道的鲁村。
在三水,无论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矛盾尖锐的村子,还是老城区中为人口老龄化所困扰的社区,近一年来,它们迎来了大抓基层党建的春风,将民生作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抓手,既把创新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以服务凝聚人心,也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功能。在彼此融合共进的化学反应中催生了独具三水特色品牌——“民生党建”。
“民生党建”改善的不仅是一两个村的面貌或是一两个村的民生问题,而是在构建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之间找到了结合点,解决了党组织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问题,更是三水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次有益探索。
一村一社区的风气之变
24日上午,三水区云东海街道鲁村的几名“两委”班子成员围坐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盘算着一条新的“创富路”:他们打算对村里的一个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出租铺位,并引入区农村信用社在此设立营业部,这样既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又能给群众带来便利。
而如果把时钟拨回到一年前,很难碰到上面的场景。“那时大家都不怎么待在村委会,一般是忙于杂务,对农村发展没有经常研究,服务发展的积极性也不够高。”鲁村一名村委会干部说。
转变发生于一顶“帽子”。2015年,鲁村村党委被定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自此,该村“两委”班子在三水区、街道两级党委的指导下,深入查病根,下猛药,以加强党建工作为引领,把解决突出矛盾、改善民生作为突破口,走上了“摘帽”之路。
由于身处城乡结合部,同时是三水新城建设的核心区,鲁村因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比较集中。为此,村委对16个村民小组存在的问题逐一排查,并实施“两委”班子干部包案办理。“我们一共梳理出28宗矛盾,要求干部对每个问题都必须一跟到底,不到一年就解决了20宗。”鲁村村委会副书记李国才说。
在解决矛盾的同时,鲁村村委又花大力气改善民生,广泛搜集群众意见,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包括道路维修、健身场室建设、排水系统改造等9项“民生微实事”工程,不仅提升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也使村委在群众中的威信得到显著提高。
与鲁村的情况不同的是,位于西南街道的云秀社区深藏于旧城区中,该社区党委会书记何凤爱长期被人口老龄化问题困扰。她说,目前社区有3700多名老人,残障人士也有近360人。
如何更好地服务这些群体?云秀社区同样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探索“党员活动阵地+服务站”的社区党建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载体。2014年,云秀社区借力“民生微实事”项目,引进社工机构创立“阳光吧”,每周定期为残疾人士开展特色课程,让他们学习技术,丰富生活。
今年1月,云秀社区党委又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成立“党员心语家园”,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贴心服务。何凤爱说,云秀社区老党员居多,以往很难参与到服务活动当中,借助“党员心语家园”新平台,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在“党员心语家园”揭牌当天,就有200多名党员到场参加活动,即便只是简单地陪残疾人士聊天,也让他们感到退休生活更加充实了。
党建与民生的深度融合
鲁村、云秀社区犹如两朵绽放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鲜花,映衬出三水以民生促党建、以党建惠民生所营造出的“满园春色”。
在3月16日的一次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中,苏伟波指出,三水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发挥好引领发展、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的作用,用好“直联制”和“民生微实事”两个抓手,多听群众意见,切实改善民生。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三水就着力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下功夫,从“堡垒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切入,提出了“双强双建”工作思路,即通过强核心、强基础、建队伍、建平台,积极探索具有三水特色的党建模式和经验做法。
为深化镇街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而推出的“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成为三水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
“打造‘堡垒型+服务型’ 党组织,既要内强堡垒,又要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引领发展的能力,我们结合实际,以‘民生微实事’为抓手,把实事交给党组织,强化引领发展和服务功能,也通过一件件实事的实施,锻炼基层干部,显著加强党组织建设。”三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芦苞镇四合村党总支也曾被确定为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对象。2015年,该村找准突破口,借力于“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力求党建惠民生、见实效。当年,这个村成为全区实施项目最多、速度最快、资金参与度最高的村委,一口气办好了9项民心工程。
四合村党总支部书记邓炳泰说,由于村委会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民生微实事”项目的申报、资金统筹、工程实施等全过程,因此村委会在村民中的威信显著增强,村务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如今,“民生党建”这块品牌在三水渐现雏形。三水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三水还将推出“党员微服务”活动来深化“民生微实事”立办制,采取机关党支部带村民小组党支部、机关党员结对群众的方式,挂钩帮扶村居困难户。这项活动将问题细化到个人,重点提供个性化服务,既是对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制度的深化,也将与“直联制”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形成良性互补。
“强组弱村”的基层治理破局
那么,“民生党建”的新探索,对三水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又意味着什么?
2015年,通过纳入镇级“民生微实事”项目,芦苞镇四合村委会白土村约300米的进村路完成拓宽,村里的鱼塘、农田租金随之上涨近50%,村民对村民小组和村委会的拥护度也持续提升。
对于三水即将开展的“党员微服务”活动,白土村村民小组长邓伟炘充满期待。他说,机关党支部挂钩对接村民小组党支部,必然会为基层带来更多党建资源,凝聚人心,进一步规范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
在三水,加强基层党建,尤其是加强村民小组党建的呼声强烈。与南海、顺德不同,一直以来三水的集体经济主要集中在村民小组股份合作经济社手中,但村民小组一级的党组织领导作用并不十分突出。因应“强组弱村”的格局特点,基层党建,尤其是村民小组党建成为三水推进基层重构最为重要的变量。
在近年三水加大村民小组党支部组建力度的基础上,无论是已经常态化开展的“直联制”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还是今年即将开展的“党员微服务”活动,其中一个重要指向均是强化帮带作用,推进村民小组党建全面过硬,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补强三水基层党建的“短板”。
“民生党建”带来的变化并不局限在一村一社区,在三水基层火热开展的实践中,党建惠民生,民生促党建的良性循环已经显现。基层党建选取民生为切入口,也实现了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重构有机结合。必须把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从群众最关切的事情做起,已成为三水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识。
三水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佛山把建设“堡垒型+服务型”党组织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结合,夯实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解决基层社会矛盾。以此审视近年三水的民生党建探索,两者一脉相承。探索过程中,三水始终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为落脚点,以化解社会突出矛盾和创新基层社会服务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在推进基层治理重构工作中,组织体系是关键,改善民生是根本。以强化“民生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三水抓准了“牛鼻子”,通过打造党组织引领下的服务群众新体系,推动服务重心下移,牢固树立了党在基层的威信,为佛山构建“一体两翼”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了鲜活经验。
文/佛山日报记者马永钊、林洛峰
专家观点
“民生党建”需建体系成制度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
三水对“民生党建”的实践,进一步深化了佛山在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内涵,在构建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之间找到了结合点,既把创新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以服务凝聚人心,也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民生党建”使党建工作不局限于简单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而是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为民办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使党的建设与社会发展、基层发展紧密相连,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也是富有生命力的创新举措。
三水要让“民生党建”持续保有生命力,关键要警惕党建工作运动化倾向,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中,要围绕服务转型、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探索建立“民生党建”工作体系,在制度化保障下,使党员与群众接触常态化,提供服务常态化,做到哪里有群众需求,哪里就有党组织满意的服务,擦亮“民生党建”的品牌效应。
(文/佛山日报记者林洛峰)
记者观察
党群一股绳
构建党建民生“同心圆”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实践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凝聚力、服务力,凸显党建惠民、利民、富民实效。
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三水的“民生党建”,找到了切合自身实际的有力抓手。很多村居干部都提到过,老百姓对“高大上”的词汇并不感冒,他们看的是你到底有没有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小到邻里纠纷,大到修桥铺路,办好了自然拥护,办砸了说得再好听也没用。
因此,三水在深入扎实地推进“直联制”的同时,同步探索推出“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钱往基层投,劲往基层使,不仅让百姓受惠,更让基层党组织获得了强有力的工作抓手。一件件实事办下来,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自然水涨船高。同时,通过跟踪落实这些实事,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也得到极大锻炼,一举多得,真正领会“民生党建”内涵。
好风凭借力。目前,三水的基层党建搞得有声有色,基层治理水平也在同步提升,接下来须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党建工作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围绕民生促党建,抓好党建惠民生,不断构建党建民生“同心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让“同心圆”持续高速运转,从而创造党群一体、社会和谐、上下一心的“共同体”,由此生发的巨大向心力和凝聚力,将为三水经济社会发展再攀高峰提供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文/佛山日报记者马永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