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刻章师傅陈中华 半个世纪追求独一无二
印章刻制,作为我国一种传统手工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近日,记者走近肇庆市一位在印章刻制行业坚守了53年的老师傅陈中华,听他回忆以往印章刻制的峥嵘岁月。从1963年进入印章刻制行业,在他横跨半个世纪的刻章生涯里,经他之手刻出的印章不计其数。他说,刻章是一门“拨乱反正”的艺术。
当学徒必须学会“正字反写”
1963年初,时年16岁的陈中华开始拜师学艺,正式成为印章店的一名学徒。由于身材矮小加上年龄较小,刚开始他的师傅并不看好他,说只给他三个月的考察期,能通过就留下来。
由于印章上刻的字和盖到纸上的字是相反的,要使印在纸上的文字是正体字,那就必须在模具上刻反体字。所以,当刻章学徒,陈中华必须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正字反写”。
“平常我们写字容易,但要写‘反字’可就难多了,要从左向右,一笔一画,反着写。因此,以前有些老刻章人会戏称刻章是一门‘拨乱反正’的艺术。”陈中华笑着告诉记者。
皇天不负有心人,陈中华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学习,再加上自身对印章刻制浓厚兴趣,三个月后他顺利通过考核,正式成为一名印章刻制师傅。“经过考察,师傅见我领悟能力强,人又聪明,于是把我留了下来。”现已年近古稀的陈中华回忆道。
曾在黄豆般大小的印章上刻字
陈中华告诉记者,以前印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泛,人们领工资时要用,领取集体物资时要用,到银行存取款也要用。总之,需要签名的地方,印上章就生效。那时,人们还亲切地把印章称之为“手戳”,印章成了人们当时生活的必需品。
陈中华强调,一个好的刻章人不过书法关,章是刻不好的。除了要会写“反字”外,刻章人还要熟练掌握各种字体,如篆、隶、楷、行等,无论顾客需要刻什么字体,刻章人都要能刻出来。
印章刻制作为一份精细活,对人的耐心和眼力都是一种考验。在横跨半个世纪的刻章生涯里,经陈中华之手刻出的印章不计其数,有木制章、牛角章、软塑料章、有机玻璃章……
“我做过各种类型的刻章,有时做一个刻章就要花费几个小时。我还曾试过在黄豆般大小的印章上刻字,那次我不过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他自豪地告诉记者。
手工刻制的印章每一个都独一无二
据陈中华介绍,那时候印章店作为特殊的店铺,需要有公安部门颁发的“特种刻章营业执照”才能经营。如果有人要来雕刻公章,没有公安部门的证明他坚决不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印章制作也走进了机械化,方便快速的电脑刻章盛行起来,对于一般市民来说,电脑刻章更加方便快捷。传统的手工刻制印章由于出品慢以及价格昂贵,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对于一些艺术家来说,他们还是钟情于手工刻制的刻章。电脑刻章虽然快,但是千篇一律,缺少了手工刻章那种韵味。我们手工刻出的印章,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陈中华说。
从2006年起,陈中华从印章店退休,但他仍十分关心刻章事业的发展,时不时都会回来印章店看看,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的印章刻制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