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台商:创造财富回馈社会

22.07.2014  21:50
他们都来自台湾,可是他们却长期拉家带口在肇庆工作和生活,在默默打拼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肇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并用各种方式回馈社会和报答肇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肇庆台商。

  他们都来自台湾,可是他们却长期拉家带口在肇庆工作和生活,在默默打拼创造财富的同时,也为肇庆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并用各种方式回馈社会和报答肇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肇庆台商。

  成立已经18年的肇庆市台商协会今年适逢换届之年,记者日前走访了几位市台商协会的历任会长,从他们的经历和眼中,让你看到台商在肇庆工作和生活的身影,感受到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发展对他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

   希望“三通”变“四通

  市台商协会的首任会长蓝宽明1990年就进入大陆做生意了,回顾当年,让他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两岸交往大大方便了:那时候从台北绕道香港再转道广州到肇庆,天没亮出门,半夜才能到肇庆,路上要花10多个小时,有时还要在香港住一夜;直航后,台北直飞广州,再坐汽车回肇庆,前后只有3个多小时。

  上世纪90年代前期,来肇庆的台商逐渐增多,为了跟政府部门加强交流,台商内部也便于互相照应,他们经过串联和召集,肇庆市台商协会终于在1996年成立,成立之初参加协会的台商接近100家,经过多年发展,现在已经达到450多家了。说起在大陆和肇庆那么多年感受最深的,蓝宽明认为就是“尊严”、“安全”、“尊重”,台商在大陆工作和生活都很安心。他笑说希望把“三通”继续扩大,努力变成“四通”(加上“通婚”)。

  1978年就来到肇庆和外贸部门合作搞家具出口生意的何芳文,是最早来肇庆的台商,30多年让他感受最深的,是两岸关系不断改善而对台商发展的良性影响,当初来大陆投资是要有很大勇气和决心的,是抱着“吃螃蟹”的决心的,可是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大势所趋了。可是一直不变的,是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台商的关心和支持,他和记者回忆起几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主动关心过问台商的事情,帮他们协调解决和有关部门之间的具体问题,使他们在感动之余,更对在肇庆投资发展充满了信心。

   儿子接班全家定居肇庆

  张沧海1989年来到大陆做高级木器设计和加工,辗转在广州、济南后又到了肇庆。现在儿子张家荣已经接上了他的班,主要负责公司的市场销售业务,把原来的国内市场业务从完全空白发展到已占业务总量的40%,还娶了肇庆姑娘,生下可爱的小孙女,全家定居肇庆。说起儿子为什么从台湾到国外学习最后还是来到肇庆发展,他认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就是中国,所以回来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林文滨1993年带着50万美元来到肇庆创办“威泰五金”的时候,只有30多个员工,机器、技术、模具、材料都要从台湾进来。经过2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扩充到五家公司,员工最多的时候达到3000人,成为世界上同行业最大的企业,占了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发挥台企长处 加强研发升级

  刚刚卸任会长职务的黄月美女士,其旗下的昆庆集团来肇庆投资已经有22年时间,目前也面临转型升级和改造的问题。他们决心从传统的制造业转向现代商业服务业领域,以“肇庆义乌城”的形式,计划投资20亿元,建成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商住购物中心,做成CBD商业模式核心区。黄月美认为,在转型升级中能不能顺势而上,抓住机遇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市台商协会的工作,她表示,卸任以后,还会不遗余力地帮助台商,而且不只是台商,还有很多涉及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都要尽力而为。

  今年上任的市台商协会会长刘何玉铃女士,在我市是出名的热心慈善事业企业家,多年来,她不但发动台商们积极参与各项捐资救灾活动,而且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扶贫助学活动。2007年市台商协会成立了“爱心助学委员会”以后,每年都筹集近百万元的资金扶持我市各地的贫困失学儿童,帮助他们继续求学和生活。她说:我要把这个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要还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我就要把这件事情做下去!这样做我也觉得很开心!

  谈到接任市台商协会会长后的打算,刘何玉铃认为,希望为台商在肇庆的发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比如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怎样去加强产品和产业的研发升级,这些都可以发挥台湾企业的长处,从高、中、低端入手去做。又比如说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就可以通过逐步扩大招收本地工人比例来解决,让本地人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又照顾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