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主大理想:助残疾人自信自强 就业不该仅靠一张残疾证

21.05.2017  09:01

7位面馆工作人员在店里合影。广报记者苏俊杰摄

大洋网讯 曾小龙的面馆,在西华路上只是一家三十余平方米的普通小店,正常情况下3个人运营足矣,但这里却有5名特殊的店员。他们中有肢体残疾者,有视障人士,也有“唐宝”(唐氏综合征患者)。

从不愿留名的资助者,到常来店里消费的老街坊,小小面馆充满温情暖意。让残障人士有更好的就业出路,是曾小龙最大的梦想,“这里就是一个中转站,他们成长到羽翼丰满,找到更好的工作,就是对我最大的慰藉。

在5月21日“全国助残日”前夕,记者来到了曾小龙的面馆,聆听他的故事。

就业,不该仅靠一张残疾证

忙碌于店铺中的曾小龙,走路有些吃力,他的左腿因童年一起医疗事故导致残疾。在广州残疾者英语培训中心进行三年学习后,电脑、英语两项技能让他顺利找到工作,“自信,独立、勇于尝试。我这样走入了社会,也希望能鼓舞更多的残障人士。

2016年,一位资助者帮他盘下西华路的门店,开起这家“顺德金牌肥婆面”。他倾尽自己5年工作攒下的积蓄,开始经营店铺。单从经营角度,店铺靠3人支撑足矣。但曾小龙打造的,却是一家帮助残障人士就业的“中转站”,目前已收下5名残障人士,其中包括2名心智障碍人士,1名视障人士和2名肢体残障人士。

我会教他们接待礼仪、记账、公众号运营、采购,这样的工作经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曾小龙还在进一步完善“中转站”职能,计划指导店员制作简历、进行面试情景模拟,甚至为他们写推荐信。

曾小龙告诉记者,他希望残障人士就业时,面对HR不只是掏出一张残疾证,回答对方自己是几级残疾,而是真正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我们应该实现真正的就业,而不是让一家公司因为优惠政策而接纳我们。

唐宝”,从不会系鞋带到几秒钟打包外卖

小面馆里,这些特殊的店员忙忙碌碌。聪明的美婷已经会记账、写活动策划,还能包馄饨。重度烧伤的小虎负责运营微信公众号。新来的志成既有视力障碍又有肢体障碍,需要放大镜辅助工作。不能控制情绪容易突然大笑大叫的“唐宝”晋豪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他和另一名“唐宝”玮玮主要负责收银工作。

今年,店里已经走出了第一名店员“唐宝”杰峰,如今在一家日企工厂上班。“当时为了练习端盘子,他从厨房一直走到马路边,努力不让汤水洒出来。”曾小龙说,这个练习平衡感的举动,还额外练出了他的胆量。

刚来店里时,杰峰甚至不会系鞋带,打包一份外卖要用去三四分钟,经过一周时间的练习后,他却做到了几秒钟打好包。其他店员也有许多转变,美婷准备报考心仪的学校,晋豪被大家称为“豪助理”,承担采购、送外卖等工作。

暖心街坊常帮衬

这是一家浓缩了很多爱的小店。”曾小龙告诉记者,盘下店铺的热心人士,出资15万元却不求取任何收益,还鼓励他靠自己将来能盘下这家店。“他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来施展想法。

街坊们的帮衬也充满温情,年过六旬的翠姨一周要来店里光顾三四次,她说去哪里都是吃饭,不如在这里帮衬。对面发廊老板、常在附近交接班的出租车司机,都成了店里的常客,他们用行动支持着曾小龙的公益事业。

附近的一家花店老板和一家钟表店老板都主动找我,希望我推荐不错的残障人士,愿意提供就业机会。”原来,这些街坊在小面馆感受到了残障人士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深受触动。“这些店主表示也想收学徒,教他们技能,给他们更多工作经验。

勤奋店家要转型

开店七个月,曾小龙的店铺尚未达到收支平衡点,他告诉记者,摸索时期积累了不少经验,接下来会专心考虑经营方面。“想做好公益,也要做好经营,仅仅靠善意和帮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接下来,曾小龙还将参加街道提供的创业培训。

面馆将减少饭类供应,增加早餐。下午茶时段也利用起来,推出DIY包馄饨,希望能吸引一些公司团体来搞活动。”曾小龙说来头头是道——改良面馆的餐牌设计,门口增加小黑板和风铃,菜单表做成书签形式,店里还准备进行一次装修。

曾小龙介绍,面馆还将推出“来多碗”公益活动,顾客的捐款将用于公益事业:艺术方面资助广州市少年宫儿童特教部,无障运动方面将用于支持广州市无障碍运动协会,还有一部分将用于本店店员的技能提升和实习计划。

(广报记者王晓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