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首任机电长谈辽宁号试航生死时刻
海军辽宁舰首任机电长楼富强在工作中。
几十层甲板,几十个分区,几千个舱室……楼富强带着官兵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如此巨大的舰船,走上一遍就相当于爬过百余层楼,要差不多3个小时,更别说还要仔细检查每一处设施。航母看似庞大,可内部空间并不宽敞,稍不留意就会被管道和门框碰到。跟着他们,科技日报记者紧赶慢赶,累出满头大汗,半个多小时过去,才走过两个分区。这样的工作,他们早就习以为常。
楼富强,海军辽宁舰首任机电长。参与航母接舰任务以来,他带领官兵,为确保航母续建工程“舰能动”目标的顺利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被授予“航母工程建设重大贡献奖”,荣立个人一等功。
“整个航母试验期间,楼富强带领的机电部门所负责的动力系统没有拖过一次后腿。”一位海军领导如是说。
练就驾驭“大国利器”本领
70后大校军官,一米八多的魁梧身材,浓眉大眼,好一位英姿勃发的军人!然而,比起当年,他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官兵们都说这是为了航母事业累的。
那一年,航母工程建设启动之初,有着丰富机电经验,担任机电长多年的楼富强被上级看中,希望他能担起航母机电系统的重任。
机电部门守护舰艇的动力系统,堪称舰艇心脏的“守护神”。但大家却经常调侃,机电兵就是“烧锅炉”的。因为机电兵苦,工作环境高温、高湿、高噪音,很多人离开舰艇后就再不愿回去。家人和朋友都劝他要慎重考虑,可他却义无反顾。
在他心里,能够成为中国航母首任机电长,不仅责任重大,而且也代表着无上荣光!
第一次登上正在建造中的航母,楼富强心中激动万分。可眼前的景象却给他泼了盆冷水—这艘当时还叫“瓦良格”的航母几乎是个“空架子”,很多装备都没有或者只完成一半,整个航母就是一个大工地。那些日子里,他带着官兵一个舱室一个舱室的走,一个设备一个设备的检查,虚心向专家教授请教,向工程技术人员拜师。几天下来,他们的安全帽被磕出一个个坑,作训服被各种管道和装备蹭得油亮。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绘制了1000余份系统图纸,给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关键部位非常复杂,为了准确绘制其细节,楼富强硬是带着官兵将这张两平方米大小的图纸画了200多遍。
同时,楼富强带领官兵梳理出动力、电力和船舶保障系统3套规程,共百余万字,填补了航母机电装备管理使用空白;自主设计了动力系统模拟指挥控制面板,提出了动力监控系统优化、机电长指挥部位功能扩展等方案;带领官兵提出装备改进建议近两千余项,其中千余项被采纳。
满负荷运转确保“舰能动”
别看平时说话温和、平易近人,一旦涉及到专业和工作,楼富强就会变得不近人情。他总是说,航母是巨系统,机电部门又是最大的部门,掌管着半数以上的舱室和装备,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系统瘫痪,影响航母试验进程。
航母第一次出海试航的日子到了。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生怕航母动不了,或者航行中出现问题。而楼富强却十分镇定,他知道他和兄弟们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
随着汽笛声响,航母缓缓地动了起来,驶向目标海域。试航圆满结束,大家心中的石头落地了,可楼富强却来不及庆祝。试航中,他又发现了新的问题。由于系统性问题,试航中航母出现机动性未达标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带领官兵经过数百次试验,进行不同航速下的数据匹配,一步步摸排问题原因,终于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
几年来,楼富强20余次带领部门整建制参与试验试航任务,组织采集整理主要设备的初始状态技术参数100余万个,独立排除装备故障百余项,协助排除各类装备故障500余项,确保了试验试航任务安全顺利圆满。
甘于奉献打造“续航引擎”
机电长不仅仅是军事主官,还是掌握机电设备的工程师。楼富强坚持专业上领航,提出“瞄准岗位需要、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整体机能、熟练应急处置”的培训思路,让每名官兵都成为机电专业的“行家里手”,为航母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一次,航母机械检查时,电力中队一名年轻干部正拿着笔记本,对照查找舱室的配电箱和开关。这时楼富强刚好从旁边经过,看到他拿着本子查找的样子,停下来问他是在干什么。得知情况后,他摇了摇头,说“照书诊断,庸医也”,然后就走了。这名干部很快明白了机电长的意思:机电干部对专业上的复杂系统和线路应该了然于胸,随时可用,而不是用到的时候再去翻看笔记本。
在楼富强的努力下,机电部门培养出了涵盖几十类岗位近几百名训练尖子和骨干人才,提前半年实现了全员自主独立操纵的目标。
正因为是中国航母的首批舰员,楼富强为航母打造“续航引擎”的责任感才格外强烈。也正因为这样,越是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他越是要坚守在岗位上,为的是不把问题留给后人。
一次航母试航过程中,后机炉舱给水管泄露,大量滚烫的炉水和蒸汽喷涌而出,机舱瞬间就淹没在水汽当中。得知情况后,楼富强立即到达现场,“班长以上人员留下,其他人员马上撤离!”下达完命令后,他一拉衣领就冲了进去,头发淋湿了,身上烫伤了,衣服刮破了……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奋不顾身,看不到破损的部位就用手摸,底板架太高就跳到热浪袭人的舱底抢修,最终恢复了动力,保证了舰艇的平稳运行。
离开辽宁舰时正值夕阳西下,看着霞光中的巨大舰体,记者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正是众多楼富强一样的第一代航母人的艰辛努力,我们的大国海军梦才能如此辉煌、灿烂!(张强)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