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孩子不懂中国老师的狠
8月4日,BBC播出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记录了5位具备全英文教学能力的中国老师,在英国一所中学开展中式教学的全过程。该片播出后在中英两国社交媒体引发热议。8日凌晨,记者联系上片中的几名同学。部分受访同学认为,中国式教育严厉、冷酷,很难学到东西。还有学生直言,“每天上12小时课,老师也崩溃了吧?”
关于教育模式这件事,国人都不陌生。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到部分家长采取的“在家上学”,立新式私塾,再到所谓的在线教育,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效率更高,相关讨论从来就没停过。当然,热火朝天的讨论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家长和孩子的选择其实不多,绝大多数还是要走苦读之路,以便在高考独木桥上领先半个身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也离不开当下的社会现实,即以分数取人虽然不是一种最优选择,但相对公平。
一种教育模式的地位如此稳固,外国友人怎么看,实际上并不那么重要。尽管我们很熟悉那些吐槽,比如一天在教室呆上12个小时,内心和身体都是崩溃的,还有上课不能喝水,这完全是跟年轻人的发育过不去,但我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成效还是深信不疑。而无论是没干爹的孩子跟国内同学竞争,还是出去跟国际友人拼奖学金,通常还是要靠分数说话。
这就像你问一个18岁姑娘,在选男友的问题上,是选对她好的,还是选家里有钱的,不出意外,大多数会选那个颜值高的。尽管这么做遇到负心汉的概率也会高一截,没办法,就是这么功利。反之,对于英国孩子来说,你让他们偶尔品尝中式教育的滋味,便试图让对方体会其中的好,就像你给18岁姑娘介绍一个长得丑却有钱的男友,你费尽口舌告诉她,这样你将来的生活品质会更高,不会再为生计奔波,一般情况下,接纳度还是不会太高。
古语有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别看部分中国网友对中式教育一肚子不满,倘若真把英式教育搬过来,让课堂气氛立马松散,相信他们还是会有怨言,甚至怀疑英国老师是要来亲手毁掉自己的人生。既然彻底移植一种教育模式很难,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双方是否有开放的心态去感受另一种教育的优越性,并敢于借鉴长处,不被熟悉的套路束缚。
很遗憾,从报道看,有参与的中国教师把矛头对准了纪录片,认为片子挑了最乱的课堂状况在播。要我说,也就英国孩子不懂中国老师的狠,所以敢直接表达。在中国孩子这里,别看平时在课堂上面无表情,实际上感受是好不到哪去。
(原标题: 英国孩子不懂中国老师的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