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镇南社古村:雕梁画栋诉古风 小桥流水知今韵
■南社斋醮千叟宴 通讯员 卢锦波 摄
■南社古村一角
东莞时间网讯 许多初到茶山南社的人都不会想到,因世界工厂名动天下的东莞,怀里竟然拥抱着这样一个洁净、安详、秀丽的古村落。南宋末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因战乱南迁,几经周折定居南社,迄今约八百载。古村环绕四口水塘而建,祠堂、民居、庙宇错落有序,谱写出优美的古典乐章。石巷、古井、围墙布局有道,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有十多人中进士、举人,展现出历史文化的辉煌。
秀丽古村精致唯美
南社古村落不大,一进古村,一排排的民居古祠红砖绿瓦、翘角飞檐、雕梁画栋。原来,岭南建筑竟是如此设计精巧、精致古朴,催人发古思幽。南社建筑多以明清建筑为主,具有浓郁的珠江三角洲特色,细致繁复的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随处可见,充满了古朴雅趣,细赏之下,更觉精致唯美,令人赞叹。
谢氏大宗祠、百岁翁祠、百岁坊、谢遇奇家庙、资政第……沿着水池两岸走过,步入村子小巷探访,古村人丁兴旺,但很多旧屋还是被荒废着,隔着有铁锁把门的木栅门,只见院中荒草萋萋,屋内蛛网密结。可能是一些老人恋旧,不愿搬入新居,古屋中,常见老人蹒跚的身影。
祠堂内也不冷清,有香火袅袅,还有一些老人聚在里面打麻将。村子里,四处都可以见到面容慈详的老人,或在村道里漫步,或三五成群地坐在榕树下的石凳上闲聊。孩子们在村子里快乐地奔跑嬉戏,不时有年轻的情侣们偎依着骑着自行车,一阵风似的从身边掠过。村子很安静,只是不时响起的几声鸡鸣狗吠,更显得小村一派田园诗画、平和安详。虽然也有一些小店小摊,但店主从不过分热情地招呼生意,这里的村民,是这样安静从容,与世无争。
穿行于明清祠堂中,人们都被先人留下的聪明才智巧夺天工的财富所惊叹和折服。亭台楼榭,青砖红瓦,杨柳依依,小桥流水人家,映日浮萍碧连天,明清的古韵几乎让人们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就是南社吸引人们的地方了:不光有上百处的明清居所,还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在这里,见不到有些发达的古镇所见的情景:各式的茶馆酒吧,仿古的旅店,游弋四周的售卖者。南社,可以让人最为真实地靠近当地的人们。民居是景,人更是景。
底蕴深厚历史价值高
今年68岁的骆炳根老人是茶山资深民俗工作者,他的太太是茶山南社人,大家亲切地叫他“根叔”。根叔回到南社可以说是无人不识,当地的村民都习惯叫他“姑爷”。从2004年开始,他主要从事茶山镇及南社的 旅游 开发工作,对南社历史深有了解。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根叔告诉记者:“南社在清朝出过一个叫谢遇奇的武举人,因跟随左宗棠征讨新疆有战功,官封一品,号振威将军,官至漳州总兵。”他认为,南社现存古宅二百五十多间,类型之多,广东少有,现有明清祠堂、民居、庙宇、古巷、门楼、谯楼、围墙、古井、古墓、古塘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谈到南社的保护,根叔也有很多遗憾。“南社很多有价值的老屋都因年久失修已经垮塌,这让我非常痛心、可惜。”根叔说,“一些老屋无人居住,但屋主却不愿意舍弃。镇村两级可以加大动员力度,鼓励群众把老屋拿出来,便于集中管理、抢修、保留。”
南社斋醮祈福纳愿
冬至临近时来到南社,就可能遇见南社斋醮。为了这一民俗活动的举行,根叔尽心尽力。他告诉记者,南社斋醮始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今有100多年历史,是东莞最具本土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
据南社族谱记载:“瘟疫大起,到六月底计死去人数一百有多,耕牛二百多头,整个村庄人心惶惶。”古时缺乏科学知识,认为瘟疫的肆虐,是凡人对天神和先祖的不敬不孝之所至,才会造成人畜死亡的发生,只能用“做斋”的形式来祈祷上苍的庇佑,南社做斋由此而来。
南社在冬至临近时举行“打斋”,俗称“做斋”活动,以祈求降福消灾。1949年后,此类活动停止,直至2014年,南社再次重办斋醮活动,这一活动已经与茶园游会共同成为茶山的品牌。经过上百年的演变,“南社斋醮”活动又融入了当地特有的群众节庆活动,成为感受岭南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活动中,清醮仪式、龙狮会演、传统婚俗表演、太极表演、旅游相亲等特色传统文化活动一一精彩呈现,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吃得开心、玩得过瘾。值得一提的是,近千人组成的菩萨方队、敬孝方队、农耕方队等轮流上场,在古村里巡游,并到谢氏大宗祠上香祈福。其间,还有极富茶山本土特色的素食节,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可免费享用百岁斋宴。
延伸阅读
立足优势打造旅游胜地
南社古村落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珠三角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是东莞历史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曾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美誉。中央电视台连续5次聚焦南社,拍摄了《南社——孝敬有方》、《家宴——南社古味》等报道,向全球展示了东莞的历史文化形象。
目前,茶山镇加大投入对其进行保护和开发。立足自身优势,茶山镇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社村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南社古村落旅游片区旅游发展规划》等4个方案,着力整合南社古村落、牛过蓢古村落的古迹资源,将古建筑与生态自然、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规划建设、包装推广,最大化地利用好人文、生态等资源,全面提升南社古村落片区核心吸引力。
接下来,该镇将抓紧完成南社古村落片区旅游总体规划,启动南社古村西门迎宾广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南社“十三铺”、明清风情商业街等项目建设,利用三到五年时间,把南社打造成岭南旅游名胜地,为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动力。
小档案
南社古村保留着建于明清年代的古民居250多间,祠堂34间,庙宇道观5间,古街道20多条,古桥梁3座,门楼4座,其中以简斋公祠、百岁坊、照南公祠、谢氏大宗祠、应洛公祠、晚节公祠、晚翠公祠、谢遇奇家庙、资政第、关帝庙最为出名,其木雕、灰雕、石雕栩栩如生、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历史价值和独有的岭南建筑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南社古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了解明清时期以血缘为纽带的守法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课堂,是研究广府建筑文化的典型实例。古村落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先后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民族优秀建筑——魅力名村”“广东最美丽乡村”“广东省旅游特色村”“东莞文物八景——南社遗韵”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