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座丨古村落保护要留住“精气神”
■ 程绍德
本报报道,“我们村‘老宝贝’可多了,老屋、老树、老井、老街,哪一个都有故事。”甫一见面,蕉岭县新铺镇下南村党支部书记林敬宁就提高嗓音高兴地介绍,该村村内古民居、古街等保存完好,时常会有游人前来拍照留念,挖掘记录那些被遗忘的风景。今年初,该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的消息传来,村民欢欣鼓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南针。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精神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深入挖掘古村落等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让它们的“精气神”留下来、活起来,使人们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地方缺乏文化资源保护意识,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时总是喜欢“破旧立新”,使得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的古村落,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活化古村落是保护的最佳途径,是古村落和历史建筑永续利用的保障。让古村落留下来、活起来,不仅要体现传统村落有别于当代的独特价值,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古村落保护,让当地居民享受现代文明和科技带来便利的权利。新铺镇以下南村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为契机,以加强古民居保护开发撬动古村落保护开发,以3A级景区标准打造下南村古村落名片,让村庄焕发生机,给各地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之,活态保护古村落,事实上就是古村落的振兴,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产业支撑、有文化传承、有传统风貌、有基础配套的原则来保护。即基于不同地区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古村落活化之路,让古村落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