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制品重受青睐再返市场遇难题 水口藤艺亟待后继人
21.12.2014 11:20
本文来源: Meizhou.Cn
兴宁水口镇的藤器工艺闻名遐迩,曾为当地商品经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十多年前,随着现代家具行业的崛起,藤器工艺日渐受到冷落,陷入发展困境。近年来,人们家居理念的“返璞归真”使藤器重获生机。然而,水口藤艺已难觅工艺传承人,重返市场遭遇难题。
日前,记者在S206水口下堡段看到,道路两旁许多人家门前摆满了自家编织的藤椅。在当地雨鹏藤椅厂里,多名工人正忙于生产。他们有的在开料,有的在钉架,有的在编织,还有的在打磨,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藤椅厂老板李雨鹏说,1987年,他曾跟当地的藤编师傅学艺,两年后开办了自己的藤艺作坊,至今已经营了20多年。
李雨鹏见证了藤编工艺的兴衰。上个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藤椅编织曾在当地盛极一时。1992年,他所在的先锋村已有上千户农民编织藤椅,家家户户都摆满编好的藤椅,等商人来收购。由于当时没有固定的产销模式,基本上是分散制作、各自出售,造成藤椅质量参差不齐,市场逐渐被打乱,许多编织户因获利太少纷纷转行或外出打工。到了1998年,先锋村做藤椅的仅剩为数不多的几户人家,李雨鹏就是其中一户。 十多年前,随着现代家具的兴起,藤器逐渐被冷落,从事藤艺的人越来越少。
近年来,人们推崇自然理念的回归,藤器工艺的不断推陈出新,许多新潮的藤器吸引了众人的眼球,重新被市场青睐。记者在雨鹏藤椅厂展厅看到,藤太师椅、藤摇椅、藤制花瓶等款式制品,备受人们喜爱。不过,藤器工艺重返市场,却遇到一大难题。“藤器编织工艺复杂、花的时间长、利润不高,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从事这一行业,仅剩40到60岁之间的中年人依然在从事。这意味着我们这代人不编了,下一代就无人承接了。”李雨鹏担忧地说。如何使藤艺后继有人,振兴藤艺市场,是现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报记者 曹优生 李艳良 特约记者 黄佑鹏 钟思婷 通讯员 蓝志华)本文来源: Meizhou.Cn
21.12.2014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