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大桥今年20岁!多项创新让各地工程师纷纷来“偷师”
虎门大桥引领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技术创新。粤路建宣供图
作为献礼香港回归的另一个世纪工程——虎门大桥,今年运营已20周年。作为首座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型桥梁,虎门大桥不仅支撑了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引领了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技术创新。拥有18项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和工艺的虎门大桥,标志着二十世纪中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成就。虎门大桥的建设为后来建造的厦门海沧大桥、江苏江阴大桥、润扬大桥等大跨径悬索桥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技术经验。广东成为了国内桥梁工程师取经学习的“圣地”。由此“广东的桥、山东的路”这句话逐渐在全国传开了。
虎门大桥建成通车,使珠江口两岸的通车里程缩短了120多公里,改写了粤港澳三地“一水隔天涯”的格局。通过此桥,三地的陆路交通更快捷、更有效地联成一个整体。因此,这座大桥的建成既是献给“香港回归”的一份厚礼,也是献给两年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澳门的一份厚礼。
早在1981年6月,广东省公路建设公司与香港合和中国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合建包括虎门大桥在内的广(州)、深(圳)、珠(海)高速公路意向书。由于种种原因,广州至深圳的高速公路工程未能按期完工,广州经东莞至深圳的公路常年超负荷运行,通行车辆拥挤不堪。
为缓解这一矛盾,199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虎门修建汽车渡口,方便珠海、中山、江门、番禺、顺德等珠江西岸县市的汽车往来深圳、东莞,减少广州市和广深公路的交通压力。设计运力每昼夜3000车次的虎门汽车渡口于1991年5月开通。但自建成使用以来,车流量每天都大大超过设计能力,不到一年就猛增至7000多辆。过渡车辆常常排成长龙,有时待渡时间长达数小时。这种人货难畅的被动局面,令前来考察的外商望而却步,严重制约着广东承接改革开放红利后的大发展。当时的广东省委负责同志经过多次调研后指出,要把交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广东在下决心大力发展交通的第一阶段,便喊出了口号“消灭渡口,改渡为桥”。1992年春,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把虎门大桥工程项目从广深珠高速公路的项目合作合同中分离出来,由省交通厅组织实施,采用中外合作集资修建,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式,筹建一个新的项目公司进行建设和管理。
1992年5月,虎门大桥正式奠基,载入桥梁史册的虎门大桥由此横空出世,担负起保障珠三角经济动脉畅通的使命。
世纪大桥载入桥梁史册
虎门大桥全长4588米,双向6车道,日均饱和标准车流量为8万辆,主孔通航净高60米,桥下可双向通行5万吨海轮。其中主桥为跨径888米的钢箱梁悬索桥,为我国第一座大规模大跨度的现代悬索桥;辅航道桥为主跨270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是当时同类型桥梁世界之最,被誉为“世界刚构第一桥”。
要建这样高难度的大型桥梁,当时国内并没有先例。虎门大桥建设者敢为天下先,他们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苦干巧干,依靠科技进步,提前优质建成一流的大桥。
1992年夏至1994年春,在虎门大桥一年半的设计过程中,省交通厅聘请了以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李国豪、曾威为首的22名专家,组成虎门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对重大的设计施工方案决策进行咨询。顾委会从桥位、桥型的选择到重要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定,起到了把关和指导作用。
虎门大桥主桥是控制工期的重点,但其技术复杂,有大量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其中,悬索桥的东锚碇、东塔、西锚碇、西塔以及主跨270米连续刚构桥的两个主墩六大件工程,是控制整个虎门大桥工程的关键。为了扎实地推进桥梁的建设,1992年12月,在省交通厅的协调下,制定了完整的“六大件工程”计划,并确定了“六大件工程”的工期目标和相应的奖罚措施。这些方案及计划有力地推动了“世纪大桥”的科学施工,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成果:大吨位液压提升跨缆吊机的研制、270米跨度刚构桥轻型挂篮制造和50米T梁架桥机、基坑高边坡防护、两塔塔身翻转模板设计、特大型桥梁施工控制测量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水上拌和楼研制等数十项科研项目,一一成功地应用到施工实践中,使工程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造价明显降低,进度不断加快。
1995年3月28日,虎门大桥先导索过江暨上部构造开工仪式,标志着虎门大桥工程第一战役“六大件”工程胜利完工。当时的省领导在大桥工地,看着工人创造出的一个个奇迹,情不自禁地挥笔题词:“跨世纪的大桥、扬中华之国威”。
再迎大湾区时代新使命
1997年6月9日,在距香港回归仅21天的时刻,在珠江口两岸高速公路中作为撑起A字型中重要一横的虎门大桥终于写就,中国建桥史上又竖起了一座丰碑。
随着虎门大桥正式通车,粤港澳三地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区域,其各自的优势和互补作用日益显现,更带动了粤西以及我国大西南经济的发展,并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腹地。香港宝辉国际灯饰集团人事行政部部长冯利君说,虎门大桥的通车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很大,投资步伐也加快了。由于交通便利,使得粤港澳三地在人才交流和技术对接等方面更频繁了。
通车运营20年来,虎门大桥通行车流量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16年底,累计收费车流量达3.94亿车次。时至今日,虎门大桥仍然是珠江口重要的跨江大通道之一,源源不断地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珠江口东西岸之间输送。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虎门大桥将迎来新时代的新使命。在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天祥看来,“西部城市的经济总量目前只有东部的1/3,港澳、东部城市一起发力,让西部也变成湾区经济的一个有力支柱,那很快就可超越东京湾了”。大湾区的机遇未来就在珠江口西岸。
交通是区域融合发展的基础。虎门大桥将与在建的虎门二桥、深中通道和港珠澳大桥等项目分工配合,成为粤港澳大湾内的交通枢纽,不但拉近大湾区内各个城市群的距离,同时连接珠三角与粤西,辐射大西南,面向“一带一路”。
虎门大桥等跨江大通道对经济带动的先行效应已经显现,南沙新区的再次腾飞足以印证。自2015年成立以来,南沙新区已引入了中交建国际总部、中铁建南方总部、中化集团区域总部、中远海运散货总部等项目,并有50个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投资落户,超过50家各类总部型企业进驻,在航运物流、创新金融、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2016年上半年南沙新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74.64亿元,同比增长13.8%,新注册企业6843家,同比增长180%。
保安全保畅通未曾止步
运营20年以来,虎门大桥始终肩负着沟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跨江重任,对于加强粤港交流地位举足轻重。随着经济发展,虎门大桥的通行车流量逐年增加。2016年交通量换算成标准小客车为每日14.19万辆,饱和度达到1.77倍。
如此超负荷的运营,让保安全保畅通成为了虎门大桥营运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缓解拥堵情况,虎门大桥采取多项措施,如完善双向交通设施,设置专用小客车通道,并设置电子警察设备;与两岸交警协同缩短现场交通事故处理时间;当交通拥堵时,借助媒体及时对外发布道路交通信息,以减轻交通压力。
今年,虎门大桥还就如何解决拥堵问题邀请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进行现场调研,从控需、扩容、动态调度和事件管理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缓堵措施。目前。虎门大桥正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缓堵措施“成熟一件,落实一件”,确保“世纪大桥”的安全、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