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村头贝丘遗址 见证东莞3000年历史
莞香、松山湖、虎门销烟、东莞音乐剧、可园、袁崇焕、蚝岗贝丘遗址、东莞篮球、茶山南社古村落这9张候选城市文化名片均大名鼎鼎,妇孺皆知,无论哪个当选,均可谓实至名归。而作为正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座城市,东莞人文积淀丰厚,在上述9张名片之外,难免还有一些“遗珠”散落城乡。
为此,我们特开辟此专栏,欲与市民一道,探访那些散落的“遗珠”,共同寻找东莞的下一张文化名片……
提到虎门镇的历史古迹,林则徐销烟池、威远炮台遗址等均广为人知,而村头贝丘遗址就知者甚少了。其实它很了不起,是三四千年前人类聚居之所,在考古界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是研究珠三角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明的重要窗口。该遗址1987年被发现,在此陆续出土了包括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石器、骨器及墨砚、珠饰等在内的共2000多件文物,1989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该遗址再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标本。
专家建议对村头贝丘遗址做好原址原地保护,做好保护规划,整治周边环境,并提议在遗址上修建陈列展馆、遗址公园。
虎门村头贝丘遗址
虎门镇村头贝丘遗址是古人类居住遗址的一种,以包含大量古人类食剩弃置的贝壳为特征。贝丘遗址位于虎门太平东行9公里处,古为海域,是三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古人类聚居之所。
该遗址在1987年被发现,遗址上发掘出房址19座、灰坑220个、墓葬7座、壕沟7条,出土文物2000余件。2009年,该遗址再次发掘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标本。
两次进行抢救性发掘
昨天上午,记者驱车来到虎门村头贝丘遗址。遗址上已建有一座休闲公园,草木葱茏,不时有市民前来徜徉、休憩。
因受雨水冲刷,在公园的一边,可见大量贝壳散落在泥土中。刻有“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碑已完全破碎,碎块散落在周边,仔细查看其中两块较大的碎块,还可看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村头贝丘遗址”的字样。
“当时出土的文物基本都存放于省、市两级博物馆内,遗址上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虎门村头社区相关负责人卢培枝说。
据介绍,2004年,征得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意,虎门村头社区聘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制定了首期规划方案,本着“建公园不影响文物保护”的原则,首期投资80多万元,在遗址上建了这座休闲公园。
卢培枝告诉记者,“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是在一次清除杂草的施工中不慎被工人用挖掘机铲碎的,社区将尽快修复石碑。
在虎门林则徐纪念馆的“虎门故事”馆中,就有少量从贝丘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陶罐、骨镞、石锛、石戈、鹿角器等,还陈列有该遗址开挖时的部分模型。“从目前考古发掘的成果来看,贝丘遗址是虎门祖先最早的居住地。”虎门林则徐纪念馆相关负责人张建雄说。
据张建雄介绍,贝丘遗址在1987年广深高速公路施工时被发现,它是一座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分布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是目前发现的岭南地区保存完好、遗迹现象最丰富的史前村落遗址之一。
贝丘遗址被发现之后,广东省和东莞市两次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有3375平方米,占整个遗址面积的约三分之一。
是东莞历史文化基石
据了解,虎门镇曾有规划在该遗址上建一座遗址博物馆,文化界人士、相关专家均对此表示认同。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该博物馆至今尚未开建。
相关专家表示,在广东省内已发掘的同类遗址中,虎门村头贝丘遗址的文物最为丰富,能见证东莞3000多年的历史。“对于这样重要的文化遗存,只要有条件,最好是在原址原地保护,保存它的历史真实性和遗迹的完整性,这是虎门乃至东莞的历史文化基石”。
专家提议,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遗址的保护规划,其次是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最后是在遗址上修建陈列展馆,建遗址公园。
虎门村头贝丘遗址之威
5层遗存
1987年,专家对该遗址进行第一次发掘时,共发掘出房址19座、灰坑220个、墓葬7座、壕沟7条,出土包括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石器、骨器及墨砚、珠饰等在内的文物2000余件。“贝丘遗址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只有1层,而是多达5层。从时间上看,远至3000多年前的青铜时代,近到300多年前的明代晚期,在此都有体现。”张建雄说。
500头猪
2006年,市博物馆开展了虎门村头贝丘遗址深化研究课题,研究人员对从遗址出土的几十万片标本进行了初步分类,采集了近8000件骨骼标本。当时,采集到这样大数量的脊髓动物骨骼标本在广东省内尚属首例。
同年8月,该课题工作小组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专家,对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标本进行了科学分析和研究,结合对当时村头动物种类、生态环境和古人类生活、经济、饮食结构等状况的了解,提出了村头遗址的猪可能是家养动物的观点。
2009年11月底,考古专家再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出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其数量足以拼凑出500多头猪只。“这再一次说明,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大量饲养家畜,可见当时人群聚居的数量和文明程度,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