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甘肃行之四:大山深处的夫妻特岗教师

25.05.2016  14:59

原标题: 乡村教育甘肃行之四:大山深处的夫妻特岗教师

   编者按: 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措施,扶持乡村教育发展,找差距,补短板。不久前,人民网记者赶赴甘肃南部山区,走秦安,下礼县,进文县,入武都,走进十余个乡村学校、教学点,深入座谈,看典型,访困难,找对策,了解乡村教育发展现状。现将采访见闻以“乡村教育甘肃行”系列报道形式推出。

  “五山五断头,十沟九不流,对面能说话,半天难碰头”。2008年的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包龙、孙荣霞,背着大包小裹,一起被分到位于秦巴山区深处的甘肃文县尖山乡任教。

  此时,他们已经是一对恋人,他们是同乡、同学,一起考上了特岗教师,又一起被分到了尖山。8年过去,他们已经成婚,学校的两间单身宿舍,被布置成了一个家。

  包龙说,作为在文县已经从教八年的外地特岗教师,他们已经真正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实施10年来,特岗计划共招聘50.2万名特岗教师。孙荣霞任教的尖山小学就有8名特岗教师,约占全校教师的三分之一。而文县所在的陇南市,2016年计划招聘特岗教师483人。

  这些特岗教师,撑起了中西部农村教育的一片蓝天。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包龙、孙荣霞们已经不能叫特岗教师了,三年服务期满,他们就已经转为正式教师了,但他们还是喜欢别人叫他们特岗教师,特岗,已经在他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虽然,这两个字曾经是他们无以言表的痛。

孙荣霞在他们的小家准备午饭,面条是他们最常吃的主食。(摄影申宁)

   当年“咬牙切齿”想考公务员一走了之

  初到尖山,对这些刚从校门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道坎儿。一觉醒来,包龙、孙荣霞推门一看,前面是山,后面是山,左面是山,右面,还是山。“说实话,那时候真是心凉了半截。

  孙荣霞留在了乡中心小学,而包龙,却被分在了两个小时路程的尚家山村小任教,没有车,只能步行。从此,“牛郎织女”遥遥相对,只能在周末的时候见面。大多数时间是包龙从山上下来,偶尔,孙荣霞也会上山,跟着放学回家的孩子搭伴走。直到几年前,尚家山村小因为生源减少停办,包龙才调回尖山小学。

  山上的条件艰苦,不用说了,即使在山下的孙荣霞,同样好不到哪去,买个菜要跑到十几里外的乡镇,吃的水就是从学校前面的小河里打的,河里经常浮着垃圾,甚至有死猪从山上漂下来。每天,孙荣霞要赶早到河里打好生活用水。他们着实过了一段苦日子。

  初到尖山,最难忍受的还是孤独。晚上,包龙躺在床上,听着手机里放着的音乐,想起家人、女友、大学宿舍的兄弟,眼泪夺眶而出。而此时,孙荣霞与几个同事正坐在学校前面的小河边,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一直坐到半夜十一二点。他们常常自问,“为什么会来这里?为什么会待在这里?

  包龙说,从繁华的城市突然来到落后的农村,山是那么高,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一切都是那么不适应,感觉生活一片灰暗,当时的想法是赶紧离开这个地方。我当时想回家参加地方考试、想当大学生士兵,想创业,“咬牙切齿想考上公务员”。

  包龙最终选择了坚持。“乡亲和孩子们好不容易盼来了我这名正规教师,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同时,家庭条件差,好不容易供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他觉得要挣钱养家,不能让家人再操心;当然,最重要的是女朋友就在山下,不能丢下她独自离开。

   特岗教师给学校带来一股新风

  以前,由于缺少教师,学校长期开不好音乐、美术这些“副课”,“六一”儿童节都很少举办活动,即使有,也就是几个学生唱着几首走调的歌。由于缺少学生宿舍,很多孩子在学校旁边的房子寄宿,小小年龄就得自己做饭。

  特岗教师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校长刘秉军说,他们学历层次比较高,去年学校搞“一师一课”,三人获奖,都是特岗教师;课程设置上,以前校本课程不知如何搞,他们一来,就有他们一套想法。比如他们提议,一周上一节电影课,选一个好的影片,让学生去看。又比如社团活动,孙荣霞本身不是学舞蹈的,但在她的提议下,成立了舞蹈班,建起了舞蹈教室。

  特岗教师在教学上也有一套。孙荣霞班上的李思园语文基础差,他自己也没有信心。孙老师就从一二年级的拼音、生字入手,巩固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多提问,多鼓励,让他对语文产生信心。孙老师还安排他担任了班级卫生委员,让他有一份作为班干部的压力,鞭策自己提高学习成绩。在期末考试中,李思园的语文考了72分,让全校老师大跌眼镜。

  去年,包龙、孙荣霞夫妻俩还提出想承包一个班级,但遭到校长刘秉军拒绝,刘笑道,“两把尖刀,应该多放几个地方”。

  文县当地不少学生家长平时爱好打牌、打麻将,平时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够、关心较少,还有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很多。包龙和孙荣霞总是利用一切和家长联系的机会,劝说家长少参与赌博活动,多陪陪孩子,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形象,重视教育读书的意义。

  特岗教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有些家长直接从家里拿菜送给特岗教师。包龙说,“在这教书确实问心无愧,没有误人子弟”。

  现在尖山小学有两百多学生,2013年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完成率100%、辍学率为零,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满意度不断攀升。

   特岗教师需要更多的关心

  包龙和孙荣霞都是定西人,离尖山几百公里,虽然现在工作安定了,但是他们最大的负担是对父母的愧疚,离家太远无法照顾。特岗教师一月工资只有两千多,回去一次的交通费对他们来说显得有些昂贵。孙荣霞说,有一次早上七点出发,晚上七点才到家,路费好几百,一年回去几次后,就没有多少积蓄了。夫妻俩去年买了辆车,但也不敢走高速,因为高速费用太高。他们最大的希望是,政府能给特岗教师一些交通补贴。

  包龙和孙荣霞是双双来到尖山的,但对于其他特岗教师来说,找对象是一个大问题。在乡村当老师,圈子很小,找到称心如意的并不容易。和他们一起分到尖山的曹智,已经工作了8年,但直到现在才找到女朋友,而且也是刚分配的特岗教师。记者问他找对象是不是介意是同行,“不介意,但是找不到呵”,而90后的蔺芳芳也开始操心起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刘秉军说,政府层面,应及时调整一下特岗教师的工作环境,三年之后,如果他不愿意待在老地方,可以调动一下,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教师流动起来,找对象可能更容易些。

  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坦承,特岗教师,按照文件的要求,如果低于当地教师收入的,要求地方政府应该补够,但在有些地方执行得不好。(甘肃教育社尹晓军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