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义务参加巡防 社区今年“零发案”
大洋网讯 他们是退休老人,义务参与社区巡逻;他们是骑行爱好者,穿街走巷发现安全隐患;他们是保安、快递员、商人、大学生、来穗务工人员,利用上下班途中、晨练、晚间散步时间,参与社区巡防。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广州街坊,无论是老街坊还是新街坊,相邻而居相互守望,共建共治平安社区,共享安居乐业的环境,广州街坊日益成为基层自治不可或缺的力量。
荔湾区石围塘街如意社区的骑队成立将近4年,日常活跃成员达100多人,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治安力量。
荔湾区石围塘街如意社区:
如意平安骑队穿街走巷 警情降三成
有这样一支骑行队,骑友大都是四五十岁年龄段的街坊,但不乏一天能骑几十公里的健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如意平安骑队的志愿者。每周一、三、五,他们戴着头盔、袖章、身穿鲜艳骑服,穿梭在石围塘如意社区的街巷中,沿途劝诫违章者、巡防时上报治安和消防隐患。成立将近四年,日常活跃成员达100多个,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治安力量。
如意社区位于荔湾区的中心地带,流动人口多、商业网点多、商铺摊贩多、警情数量多。2014年3月,刘少廷成为如意社区的社区民警,“警力有限,如何提高如意社区的治安能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刘少廷不断思考。5月,在他的牵头下,如意平安骑队成立了。
“骑队成立的初衷,就是通过发动街坊群众共治来解决治安问题。”刘少廷告诉记者,如意骑队巡防的范围主要围绕如意社区及石围塘辖区主干道、车站、市场等重点部位和村社警情高发地段,特别是石围塘火车站、石围塘码头、茶叶市场、岭南花市、滘口车站等,采用不固定时段机动巡逻、交叉循环骑行等方式发现治安隐患。
2017年2月,骑队成员巡防到附近的城中村时,发觉一家便利店有异样,每天下午六七点钟,有不少人走进便利店,但是却不买东西空手而出,队员将情况反映给了派出所。
派出所民警旋即跟进,在便衣调查了两个星期后,民警确认了这是一家六合彩窝点,此案一举抓获了2名犯罪嫌疑人。8月份,骑队还帮助警方端掉了一个街边赌博窝点,对社区内的违法犯罪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
目前骑队已经壮大到300人,不仅有家住附近的,还有不少家住番禺、天河的骑友慕名而来。今年61岁的王建中就是从番禺骑车来这里,来回需要三十公里。
2017年,石围塘街如意社区的案件数量和警情都下降了约30%,入屋警情更是下降了约60%。民警刘少廷为全市11个区的队员都设立了微信群,希望将来把平安如意骑队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推广。
海珠区凤阳街:
“布料老板”弃商当起专职“和事佬”
“钱永远赚不完,我今年48岁了,需要找到人生最珍贵的东西。”1997年,浙江温州人夏念禹到广州海珠凤阳地区做起布料生意。多年为金钱奔波劳累的生活,让夏念禹意兴阑珊。
机缘巧合。2012年,发生了一名女员工酒后猝死事件,该员工家人要求老板赔偿100万元,但老板只能拿出30万元。在夏念禹的劝说下双方各退一步,事情得到妥善处理。因为这件事,夏念禹被凤阳街人民调解委员会选任为中大布匹市场的调解员。
2013年3月,凤阳街中大布匹市场发生一起大金额租赁纠纷,涉及金额1600多万元。“首席调解员”夏念禹充分发挥自己深谙经营之道又是第三方的优势,经过几日的调解,促成双方签订协议书并办理公证。
2017年4月,在市、区司法部门和街道的共同努力下,以夏念禹名字命名的广州市首家个人调解室——念禹人民调解室成立,夏念禹把生意交给家人,一心一意当起了“和事佬”。
“人民调解让我找到了精神上需要的东西。”夏念禹告诉记者,调解的诀窍要在“礼”上下功夫,找到“礼”方有礼让,才能让双方松开为争理而紧绷的弦,各退一步。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1月至今年4月初,夏念禹参与调解涉及中大布匹市场的群体性纠纷36宗,涉及金额千万元以上的纠纷22宗,参与调解的经济纠纷共计涉及金额近5亿元。
越秀区珠光街仰忠社区:
街坊义务加入巡防队 邻里守望相助
“我年纪再大也要参与到社区管理中,做到不能做为止。”78岁的街坊童毓虞是仰忠社区厂后街58号的楼组长。怀着让街坊生活更美好的想法,报名参加了仰忠社区“左邻右里平安巡防队”,“遇到陌生人会问他们住在哪个房,是不是新搬来的。”
仰忠社区居委会主任钟建英表示,社区占地仅0.059平方公里,辖区常住人口3568人。近年来以“左邻右里、守望相依”为理念,建立“左邻右里平安巡防队”,由社区热心人士担任社区群防共治志愿者、社区治保员、社区治安监督员,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目前,“左邻右里平安巡防队”有71人,包括55名居民代表以楼宇为单位组成的10个居民小组,7人的社区巡逻队,4名党员治安志愿者队伍,5人的消防志愿者队伍,11人的居民议事小组。
“扶一把、掺一把、送一程,在日常巡查中为街坊服务。”珠光街党工委副书记肖海燕告诉记者,巡防队志愿者发现楼道的灯坏损或街坊家里小电器坏了,都会视情况上门义务维修,碰到街坊遇到小困难也会主动帮忙。
“街坊们对社区和部分人员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又各有所长,热心社区事务。”肖海燕告诉记者,仰忠社区的微改造集中体现了居民自治,街坊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和征询意见,最后对辖区内30栋楼宇769户街坊进行调查,征集意见400多条,为微改造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据了解,针对老旧社区普遍缺乏专业物业管理等问题,仰忠社区依托“两代表一委员”、居民楼组长和热心街坊群众等,创新成立由社区街坊群众组成的仰忠社区物业服务中心,并通过征求全体街坊意见,按“双过半”原则制定《仰忠社区物业服务方案》和《仰忠社区物业服务工作制度》,让街坊成为社区事务的“话事人”。
2017年,仰忠社区成立视频监控中心,辖区内安装了28个摄像头,全覆盖到内街小巷和楼宇大门口。社区内还配备了微型消防站,24小时开放,消防志愿者经过培训。今年以来,社区内抢劫、抢夺、入屋盗窃、入屋抢劫、盗窃机动车等零发案。
白云区白云湖街的“红棉侠”边散步边巡防,在巡防中主要起“警示、劝阻、协助”三大作用。
白云区白云湖街:
街坊化身“红棉侠” 一边跑步一边巡防
身着红棉马甲,臂膀上绑着可以发光的袖章,街坊们穿戴好行头,摇身一变成为维护治安的“红棉侠”。去年9月底,由广州市委政法委、市综治办牵头指导,广州市平安建设促进会与广州志愿者协会共同成立了“红棉防线工程”,并在白云区白云湖街道试点运行。
“红棉防线”工程中参与巡防任务的所有平安联防队,统称为“红棉侠”,有社区志愿者、义工、大学生、白领、保安、社区居民、快递员、户外运动者/跑团、来穗务工人员……
“红棉侠”谭雪茵家就住附近,每天六七点下班后她都会来白云湖散步放松。今年4月22日,她通过申请成为一名“红棉侠”,散步锻炼的同时,对一些不文明和危险行为及时出面制止,将一些安全隐患及时通过公众号后台反馈。
据了解,借着上下班或晚间散步的空闲时间,红棉侠们以微信扫码的形式领取巡防任务,还有领红包的奖励机制。“红棉侠”领完任务后,“地图上会显示所有红包的具体位置,只要到达相应位置点击领取,就能获得1至5元不等的红包,每次任务最多能领取1个红包。”
成为红棉侠很简单,街坊们只要关注“红棉防线”微信公众号,填写个人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并上传身份证照片及头像,成功通过后台审核认证后,就能成为“红棉侠”一员。大半年来“红棉侠”队伍已经超过400人,另外还有300多名注册的热心街坊,主要涵盖了在校学生、社工、上班族和附近居民。
“红棉侠”在巡防中主要起“警示、劝阻、协助”三大作用,警示坏人坏事,劝阻矛盾吵架,协助警方维护治安,达到群防群治目的。
文、图/广报记者魏丽娜、侯翔宇 通讯员政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