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石碣医生袁志坤:扶贫支医一年,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31.08.2020  22:19

手术结束了,非常顺利,开始缝合伤口。”8月28日,一台90分钟的左膝关节置换手术,为袁志坤的支医工作画上了句号。去年此时,他从从东莞石出发,赴云南昭通第二人民医院,踏上了为期一年的支医路。期间,他传授新观念、新技术,让更多人得到治疗,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推广无痛管理和快速康复理念

昭通市地处偏远的贫困山区,这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群众卫生健康意识不高,一些贫困群众常年在崎岖山路上行走,加上山区潮湿阴冷的特殊气候环境,髋膝骨关节病在这里极为常见。而由于当地关节外科开展较晚,患者术后痛感强烈,恢复周期长,导致当地患者的治疗意愿并不强。

我们医院的膝关节置换手术从2017年才正式开始,加上山区闭塞,农村思想保守,患者很不容易接受手术治疗,所以前几年患者的就诊量都不是特别的大。”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五科主任杜泽阳说道。

2019年9月,袁志坤来到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五科后,针对当地特殊的情况,和同事们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推广无痛关爱示范病房,引进新药物,更新设备,不但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还大大缩短了康复时间。

到了昭通之后,我发现这里对患者疼痛的管理和快速康复的管理的意识非常薄弱,做完手术的病人疼痛特别明显,特别是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往往要在床上躺上一个星期,不能早早下地活动,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的质量。”袁志坤说,在推广了无痛管理和快速康复理念后,外五科建立了无痛关爱病房,每个患者都能做到术后第一天马上下床活动,早点进行功能锻炼,使病人可以达到早期的、好的康复效果。

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的吴雄,三年来饱受病痛的折磨,扶着双拐走路都有困难。在刚刚做完左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第一天便可以下地走动,良好的术后感受,让吴雄更加期待另一侧的手术。“感觉太好了,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地,一点都不痛,现在没做这一侧还疼呢,希望袁医生尽快帮我把这边做了,就不疼了。”在医院病房内扶着辅助仪做康复锻炼的吴雄,对为他做手术的袁志坤充满感激。

无痛管理和快速康复理念推出后,很多有同样病症的患者纷纷来到了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排队等待袁志坤为其手术,其中也不乏像陈旧这样十几年的老病号。

我老爸今年74岁了,十多年都是拄着拐杖走路的,以前他害怕,不愿意做手术,一直扛到了现在。后来听到镇上好多阿姨都说从东莞来的袁医生做这方面的手术非常成功,治疗和恢复都很好,便劝说老爸过来治疗了。”陈旧的儿子说。

让更多人得到很好治疗

在病房内总能看到袁志坤的身影。对于年纪大的患者,他会拉着他们的手或者搂着他们的肩膀,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康复情况,安抚他们术前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样的举动让病人心里总是倍感温暖,也拉近了他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患者们一个推荐一个,一传十,十传百,找袁志坤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昭通市二院外五科膝关节置换手术每年就60台左右,袁志坤来了后膝关节置换手术数量激增,预计今年可能突破240台。

我们过来支援是短暂的,只有把技术留下并培养更多的医生,才能长久地服务好当地患者。”袁志坤说。为了让更多贫困山区的群众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除了带来先进的技术,袁志坤还把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倾其所有向同事传授新观念、新知识,积极努力开展新项目、新技术,竭力为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外五科培养一支技艺精湛、医德高尚的医疗队,进一步提升外五科的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目前,外五科的5位主治医生都能够独立承担手术。通过帮带,他为当地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经过袁志坤不懈努力,2020年7月24日,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关节疾病治疗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同时举办了“髋膝关节精准重建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袁志坤还邀请了东部多位著名教授组成的学术代表团出席会议。该关节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再添新项目,东莞市石碣医院扶贫工作又一成果,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整体提升昭通医疗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让更多患有关节疾病的患者群众受益。

全媒体记者 付碧强 袁健斌 通讯员 石碣宣/文

通讯员供图

全媒体编辑 宁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