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干部观望改革不动作 学者批等待走不出深水区
近日,笔者列席了一次部门座谈会。在谈到目前正在进行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时,有的同志说,先不急着动,看看周围区县动没动、怎么动的再说吧。有的同志则说,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看。
等等再说,说明时下一些干部对改革存在着一种等待和观望的消极现象。少出风头的处世理念,明哲保身的官场哲学,提醒他们,枪打出头鸟。掂来掂去,还是保持原样好。退一步说,非得要改,那也是别人先改出个子丑寅卯来,他们跟着走。
毫无疑问,这种等待和观望现象,是“懒官懒政”“为官不为”的表现。看着每天忙忙碌碌,用老百姓的话讲,忙不到点上。只求任期内平安无事,遇事爱问以前怎么办,以前咋办还咋办。改革么,嘴上喊喊是可以的,做做样子也是可以的,要动真格的,那另当别论。可以说,这是改革路上最难搬掉的绊脚石。多少年一贯的循规蹈矩,让你挑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每每到了节骨眼上紧要关头,需要做出改革的实践的时候,却以影响稳定、没有先例等各种理由来推脱,不见实际行动。这种作为,群众最反感。
1978年冬,安徽小岗村的18位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史。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如果不在那张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如果他们也是等等看的话,就不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小岗村也只能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邓小平的一贯主张。由小岗村而迅速遍及全国的农村改革,是我们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生动诠释。等待和观望,低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辜负了人民群众的期望,更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带来的巨大正能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表明: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习惯于办公室内坐而论道,却很少沉下心来深入群众察民情体民意;习惯于等待和观望,不相信群众,对群众的首创精神视而不见:如此表现,怎么能担负起群众期待的改革重任?
改革,最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最需要的是百折不挠的实践勇气。改革的每一步都是经过失败和挫折换来的。坐享别人的改革成果,体会不到改革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亦步亦趋跟在别人后面,就看不到绚丽的风景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还表明:没有“托孤”的勇气,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干不出改革的大业。改革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趟别人没有趟过的河。这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甘于碌碌无为,心里就压根不去想改革的事,怎么能 “啃硬骨头”?一味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裹足不前,又怎么能“涉险滩”?
等待和观望,说到底,是缺乏担当精神。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只有往前闯,不能往后缩。习近平总书记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作为好干部的基本要求,强调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百舸争流的改革伟业进程中,无疑需要大批敢于担当勇于改革创新的好干部。等待和观望,注定走不出改革深水区,只能淹没在历史前进的滚滚洪流中。(杨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