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动老百姓内心的一定是大实话
专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向东
2015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在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中走过的一年。在2016年全国两会闭幕之际,广州日报记者在北京专访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二司司长向东,他就半个多月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的公众热议话题一一作答。
文/广州日报记者黄卓坚、赵琳琳、龙迎春 图/广州日报记者庄小龙、黎旭阳
新背景
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
我们不能也没有采取强刺激
我们现在面临的外部环境是2008年以来最严峻和复杂的
广州日报:政府工作报告对2015年工作的回顾,第一句话就是“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和严峻挑战”,我们现在到底有多难?
向东: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我们目前所处的背景。这个背景是:世界经济复苏持续疲弱,新兴经济体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凸显,我国经济发展又正处在一个新旧动能交替转换的过程中。
第一,自2008年以来,低速增长是全球经济的主要态势,国际主要经济体走势也出现分化,甚至一些曾经很耀眼的新兴经济体现在也开始出现货币贬值、资本外流,甚至负增长。我们现在面临的外部环境,是2008年以来最严峻和复杂的。
第二,国内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凸显。比如,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形成很多过剩产能,这些过剩产能,有些是优质的,更多的则是中低端的过剩产能。加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再延续过去的老路已经难以为继。
这一轮世界经济复苏低速增长周期之长超出预期
第三,此轮世界经济增长的复苏周期之长超出预期。去年,美国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明显好转,但到了第四季度,它的增速却只有0.4%,算下来全年增长只有2.4%,所以,现在美联储慎重对待加息。此外,近期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相继实行负利率政策,实施进一步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进行经济刺激,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一个佐证。现在,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在世界经济大环境欠佳,国内又面临很多长期积累矛盾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受外部环境影响和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
“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是激素 副作用大
第四,有人说,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多年来增速最低的时期,究竟该如何看这个问题?我想必须看到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大多都聚焦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应对当前局面,有两种选择:其一,和其他国家一样也搞强刺激,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来把速度拉起来并非不可能,但这犹如给中国经济打激素,药性过后会产生很大副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也没有这样做。
我们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又可持续的升级发展之路
在当前“三期叠加”的背景下,我们选择走第二条路——保持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将主要政策着力点放在加大结构性改革上,这实际上是一条更加艰难、却又是可持续的升级发展之路。
纵观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分化现象。比如,沿海、中东部地区发展不错。拿广东来说,很早就在着手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但也有一些地区发展失速,关键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太慢;从行业看,如果单看传统企业,你会感觉经济不景气,可是要去高新科技园区或新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看看,又立刻感到振奋,两位数的增长都有可能;再去众创空间,看到各种让人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即使在一些我们原本认为发展落后的地区,都潜藏着很多先进的高科技企业。
新理念
五大新的发展理念贯穿报告始终
广州日报:19000多字篇幅的政府工作报告,统领贯穿的主线是什么?
向东: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引领我国发展的重要理念,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体现了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先说创新,无论是过去所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今天所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本质都是要求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自然资源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转变为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开发来推动经济发展。为什么如此重视创新?因为我们是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人是我们最大的本钱。要充分发掘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把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转移到创新上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再看协调,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大、区域差距大。在城乡差距方面,虽然现在城市人口占比56.1%,但户籍人口占比却不足40%;从区域差距看,我国东部不少地方人均GDP已达10000美元以上,中部不少地区人均收入达5000至6000美元,而西部不少地区只有2000至3000美元,巨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制约中国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短板,但差距也是潜力,我们必须下大力气促进协调发展。
再谈绿色,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即使在今天,不少地方仍在延续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今后,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的最重要方向。
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所在,可以说没有开放的发展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开放发展也是在倒逼我们改革。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最后说共享,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所以,我们所有的改革和发展成果都必须惠及百姓,让群众有获得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我们还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必须大力推进脱贫攻坚。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能够深刻感受到这五大新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
新视角
从1万亿美元到10万亿美元经济体量
美国用了34年而中国只用了14年
广州日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济增长速度确定在6.5%至7%的区间,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个比较低的增速,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个速度?
向东:我们要用一种更新的视角来理解中国经济的增长。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6.9%,看绝对数似乎放缓一些。但要看到,我们现在每增长1%相当于5年前增长1.5%,相当于10年前增长2.5%。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速并不慢。正如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这个速度是在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在国内矛盾更加凸显,我们经济体量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的高基数上取得的。
目前,中国经济体量每年的增长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0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一个瑞典或一个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从10000亿美元的经济体量发展到超过10万亿美元体量花了34年时间;中国从2000年的10000亿美元经济体量到2014年的10万亿美元体量,仅仅用了14年。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两国经济体量超过10万亿美元,去年也有经济增速超过我们的国家,其经济体量也不过约2万亿美元,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
中国经济仍处于合理区间,最好的验证是就业。过去三年,我国每年新增就业均超过1300万。稳增长是为了保就业。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需要保持合理增速。我们追求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当然,如果经济增速虽然不慢,但老百姓收入没提高,环境质量没改善,要这样的高速增长意义何在?如果保持经济增速运行在一定合理区间,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群众收入持续增长,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那么速度高一点或低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新经济
新旧动能在转化过程中超出了预料
广州日报:刚才您讲到就业很好,我们新增的就业大概流向了哪些产业?
向东:总理在政府报告中着重提及发展新经济,目前,我们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确实发展很快,首先要弄清楚什么叫新经济?一般认为,新经济包括IT、高技术带动的新产业、新业态等,还有人认为是互联网+。其实,单纯将新经济理解为互联网经济是狭隘的,现在的新经济不但涵盖一、二、三产业,更包括大中小企业。拿农业来说,家庭农场、农产品深加工是新经济;从服务业来说,以高新技术带动服务业也是新经济,还有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第二产业的改造升级要涉及新经济,更不用说现在最火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我们还要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小微企业才能发展新经济,大中型企业都要发展新经济,都可以利用新经济来带动发展。
我们要从一个更宽的视角来看新经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之快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传统行业发展萎缩,国有企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过去几年,我们的新增就业主要是依靠新经济吸纳解决。在制度层面,我们依靠市场的力量,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来发展新经济;在政策层面,政府通过简政放权,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支持新经济,新经济发展也为传统的发展动能改造创造了条件,所以,新旧动能在转化过程中所激发出的活力,其能量之大、势头之好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这是中国经济的新希望所在。
新举措
国人出国抢马桶盖反映
供给有余和供给不足并存
广州日报:有个很典型的例子,很多中国游客出国去抢购马桶盖、感冒药,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向东: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说,它反映出我们供给有余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状况。也就是说,目前我们的产品供给中,中低端供给有余,而中高端供给不足,国人出国抢购马桶盖、感冒药、护肤品等就体现了高质量供给不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目前,中国制造中有281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但却有很多日用消费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的升级需求。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很多产品供应上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水平提升。
报告中所提的新举措也是一大亮点。所有的政策安排都很“实”,大的前提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但报告也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稳健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部署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什么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去,我们习惯于抓出口、拉投资、促消费,这是需求侧管理,与其相对应的是供给侧管理,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人力资源、资本、资源、技术和制度。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技术创新,二个是制度创新,也就是技术供给和改革制度供给的创新。就制度来说,很多改革都尚未到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么一个制度设计就释放了几亿人的生产力,在2年间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现在,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比如,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这些在报告中都有具体的部署。
谈政府工作报告起草
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人民报告
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广州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花了多长时间,有多少单位或部门参与?
向东:每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政府工作报告的起草工作了,年年如此,主要原因在于,中央经济会议给未来一年政府的施政方针、宏观决策定下大方向,政府工作报告必须体现中央对新一年工作的要求。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开始着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有大约30多人参与,除了国务院研究室相关人员外,还有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央行等国家部委和部门的相关人员。
广州日报:政府工作报告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宏观文件,但却有不少微观的表述,这是为什么?
向东: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中央对来年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也突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这是政府向人民作报告,所以必须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种平实、打动老百姓内心的话很多,比如,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应对挑战中走过来的,没有过不去的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辉煌成就是全国人民干出来的,一下子说出了我们共同的心里感受。还有诸如,挣钱顾家两不误,尽管财政收入增幅减缓,但该给群众办的事情一件也不能少,等等。这些触动老百姓内心的话一定是真话,而不是大话和虚话。
广州日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不少“新词”成了“热词”,比如,“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些写入报告的新词?
向东:这些新词有深刻内涵。先说“工匠精神”,我们的一些产品和国外很多优质的产品相比,就差那么一点点,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以前,中国的匠人能造出那么精美绝伦的产品,为什么现在不行?这种“工匠精神”其实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今天,“中国制造2025”成为国家战略,在我们的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过程中,“工匠精神”至关重要。还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创新的引领者,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精神是创新。
报告中还提出了“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这样的新词,他们反映出的实际上是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中国经济处于消费升级阶段,过去那种排浪式消费结束,消费者进入个性化消费时代,如何让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这些新词汇实际上反映出我们对未来发展的新思想和新视角。
广州日报: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说“大道至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又提到“简除烦疴,禁察非法”,让人感受到中国文字之美,在起草报告时,对语言文字的风格和美感是如何考虑的?
向东:总理有很深的古典文学修养。“简除烦疴,禁察非法”两句出自《后汉书·循吏传·刘宠》。简除烦疴,意在去除涉及老百姓的繁琐的规章制度;禁察非法,主要是说作为公职人员不要乱扰民,这表明了政府以敬民之心行简政道的理念和决心。简政放权,就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最主要的任务是管好该管的,应该着力去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少干预市场的事。同时,政府要努力做好公共服务。我们说要做“互联网+”政府服务,就是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这些都是现代政府的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