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外界讨论“东莞制造” 东莞首富张茵“呵呵”了
在正在进行的2016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在采访中,谈到关于外界对于东莞制造的诸多讨论时,张茵呵呵一笑:“东莞现在转型升级留下来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对于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务实高效作风,我们也非常认可,非常有信心在东莞继续发展。”
张茵说,经历大浪淘沙留下来的企业是好企业,而且正走在坚持绿色发展的转型道路上。
现在留下来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谈制造业转型
南方日报:您怎么看东莞近年来制造业的转型?
张茵: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近年有的企业把一部分业务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无论是东南亚还是内陆都有。其实从全球来看,中国制造的加工产品质量是非常好的,在全世界畅销就足以说明问题。随着 经济 的发展,成本增高,一些行业向低成本国家外迁,但是只是业务走了一部分,没有全部搬走。为了帮助企业更加稳定地实现转型升级,建议国家政策对不同的行业精准发力,对“环保达标的、有助于解决就业”的加工制造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可以考虑3—5年的时间)。
东莞现在转型升级留下来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我们对东莞的营商环境也非常认可。只是随着经济发展转型,有些产业适合在东莞,有些产业可能不适合东莞,需要转移到其他地方。我觉得外商未来的发展关键要看成本,哪里的成本更有优势,营商环境更适合自己,应该成为外商考虑的重点。
制造企业要用建立百年基业的长远眼光去经营企业,为我国跻身世界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而不懈努力。
东莞现在转型升级留下来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对于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务实高效作风,我们也非常认可,也非常有信心在东莞继续发展。
如果从前端提高了供给的质量,更好地满足13亿人口的消费,真正把购买力留在国内,我相信中国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
为了帮助企业更加稳定的实现转型升级,建议国家政策对不同的行业精准发力,对“环保达标的、有助于解决就业”的加工制造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关键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谈供给侧改革
南方日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个热词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普遍认为传统产业未来的出路在于此。东莞的制造业在供给侧改革该如何作为?
张茵:我很认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法,就是说通过从供方的自我提升去引领需方的消费需求。我经常讲,如果我们的制造业能提高质量,实现“有效供给”,把全国13亿人规模的消费都留在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日本过去十多年经济增速并不高,为什么还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产业还是那么发达呢?去日本看看就知道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产品都是日本制造,而且还有大量产品输出到全球。如果中国制造能够把国内庞大的需求同样做到这一点,那将意味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在国家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不用专门到国外买,真正做到中国人用中国货。
南方日报:您认为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哪里?
张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让为数众多的供方能够形成质量提升的共同价值观,质量提升和赶超需要一个过程,比如要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提升工艺,通过研发创新生产更多新产品等,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如果众多企业没法形成共同的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价值追求,而是继续以牺牲产品质量、牺牲知识产权保护等为代价来打价格战,那么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将大打折扣。
解放人的劳动、提高人的价值谈工业4.0
南方日报:从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要实现绿色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仅仅依靠淘汰落后产能就能实现的。
张茵:发展模式的切换必然要经过阵痛期。目前,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已经率先主动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经过这样大规模的、壮士断腕般的大浪淘沙,留下的企业是有竞争力的企业。这些企业也应该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进者和排头兵。比如玖龙纸业,早在三年前我们就已经与德国方面的先进技术进行对接,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学习借鉴德国的先进技术,在五年内全面达到工业4.0,这是我们的目标。
南方日报:工业4.0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机器替代人工,您怎么看?
张茵:我们希望通过工业4.0来提升企业的单位产值和效率,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把员工从繁重、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工作在变得更加轻松、快乐的同时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增值,这也符合清洁生产绿色发展的要求。
我们的员工也非常认同这一发展理念,也尝到甜头。现在可以用大数据分析提高管理效率,科技创新让员工可以实现一岗多能,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员工本身的自我价值和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南方日报:向工业4.0转型,是要转变理念,付出成本的。
张茵:对!我们企业转型的决心坚定,但转型的付出和压力也大。玖龙纸业东莞基地的年产能达到530多万吨,占玖龙年总产能的一半,我们粗略算了一下,五年规划中15台纸机改造就要花数亿元,相当于牺牲了一台纸机的产量。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非常值得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迈向工业4.0,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个过渡期中我们要考虑1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我本次带来的提案就是为了使制造业更加平稳地度过转型升级过渡期,稳定就业,建议国家政策对不同的行业精准发力,真正达到供给侧改革要求的(有质量、平稳、全面)提升的目标,实现产业升级。
制造企业也要抓住机遇,顺应消费升级的潮流,不断升级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打造知名品牌,真正提供有质量的供给,用建立百年基业的长远眼光去经营企业,为我国跻身世界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