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建筑不要“都是历史的尘埃”
27.11.2015 13:48
本文来源: Gd.People.Com.Cn
韶关市始兴县249座客家围楼,既有古代中原坞堡建筑遗风,又带闽、粤、赣等地客家古堡建筑风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颇高。然而,由于长年缺乏维护,渐渐变成废墟。如何保护围楼?始兴县开始了新的尝试——围楼“认养”:由有财力且对保护历史文化感兴趣者来“认养”围楼,成为古堡“堡主”,并对其进行修复和维护,也可进行活化利用。
在“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的始兴,“量地以制村,度地以居人;因地制围,山尽其用,水尽其利”是始兴围楼的构建准星。始兴围楼精准把握区位优势,糅合生存理念,形成独特的围楼文化。但是由于政府维修资金的匮乏,始兴围楼近年来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自2012年以来,始兴每年拨款100万元,按每座围楼补助上限10万元方式,以奖代补,对实施围楼维修工作的“认养人”进行一次性补助,并支持“认养人”在围楼内开办小型博物馆、专题陈列馆、经营餐饮住宿。也就是说,围楼的“认养”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这次只是启动又一次“认养”。
这种“认养”古建筑在国外比较普遍,但始兴之举仍然有其积极意义。首先,始兴的这种“认养”围楼的方式是对保护文物模式的创新,为全国各地解决类似的古建筑保护提供了先例。在很多地方,一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因年代久远,经受着岁月的洗礼,大部分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治”而隐没于历史的云烟。还有更多得不到必要的保护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建筑,也面临着“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的结局。其次,始兴的这种“认养”围楼的方式还是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的创新。始兴县大胆地引进社会资金“认养”古建筑,这是一种“自我造血,以楼养楼”,既有效地保护了古建筑,发掘了文物背后的“口述历史”,又盘活了当地旅游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值得提倡。
本文来源: Gd.People.Com.Cn
27.11.2015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