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龙舟记忆 | 谢治雄:精雕龙头为东莞龙舟增姿添彩
说到叶观康,不少龙舟文化爱好者都熟悉。他和徒弟制作的小龙舟,已经走出国门。然而鲜少有人知道,这些收藏价值较高的龙舟模型的龙头,不少是由他的徒弟谢治雄精雕细刻而成,随着小龙舟“漂洋过海”。
▲谢治雄与他雕刻的小龙头
来莞27年,谢治雄用从湖南老家学到的雕工,一刀一刀地雕刻了近200个小龙头,各个神气十足,让东莞龙舟模型更具有艺术价值。
学艺一年后就雕“龙”
从小在湖南衡东长大的谢治雄没有想过,自己的手艺活会在东莞绽放光彩。
“1992年,家里人认为做木雕,太累了,所以,我就来到东莞,准备另外找一份工作。”谢治雄说,没想到,后来因缘际会还是捧回了老饭碗。
谢治雄回忆道,他哥结婚的时候,请来了一位在衡东当地远近闻名的木匠师傅。这位木匠师傅在结婚家具上雕刻的花朵栩栩如生,深深地吸引了他。
▲叶观康和徒弟制作的小龙舟
在父亲的的支持下,17岁的谢治雄开始随师学艺。打小心灵手巧的他很快就入门了,一年多后,就开始慢慢出师,独自做家具了。
“老家那里没有东莞如此浓厚的龙舟文化,但是诸如祠堂等地方,需要龙凤等吉祥物,早年间都有雕刻过,所以对龙并不陌生。”他说,后来,来东莞找工作一年,都没找到称心如意的。反而是他闲着无聊雕刻的花朵“一鸣惊人”。由此,谢治雄和叶观康结识,并在后来成为他的徒弟,成为了“康叔小龙舟制作中心”的主要成员之一。
小小龙头需一天精雕
尽管年近六旬,但谢治雄依然看起来精神抖擞。今天(5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东江边一家木器厂,看到他正在聚精会神雕刻小龙头。每年这个时候,他都要忙活一阵子,专注雕刻小龙头。一米多长的木桌上,摆满了略显凌乱的雕刻工具,有各类刀具,比如平刀和三角刀。只见各种刀具在谢治雄的手中,运转自如,一刀一刻间,都充满了他的专注力和艺术构思。
“今年已经开始雕刻了15个小龙头,雕刻完后,会和船身拼接在一起,被人们收藏。”谢治雄说,雕刻需要灵性,首先得长期观察,心里有画,才好下刀。
雕刻除了要求具有灵性外,还是个体力活儿。他说,“康叔小龙舟制作中心”的小龙舟曾参展过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小龙舟龙头长约7厘米,高约4厘米。这样小小的一个龙头,至今仍需要他花一天的功夫来精雕细琢。来莞27年,他已经为人雕刻了近200个小龙头。
东莞的龙舟氛围非常浓厚,谢治雄也曾为一个村雕刻过大龙头。“就是传统比赛用的龙船龙头。”他说,这个做起来更费力,一般需要7天来雕刻,但线条更为粗大,易于下刀。
19岁开始带徒传艺
为何热衷于雕刻小龙头?谢治雄的回答是:“当你长时间被浓烈的龙舟文化所围绕,并发现自己可以为此‘添砖加瓦’的时候,或许就爱上了。”
以前,谢治雄并不专门雕刻小龙头,只是零星做些相关的雕刻活,没有想过将自己的技艺与龙舟文化结合起来。直到2003年,万江金泰社区来人和他长聊后,希望他将手艺运用在龙舟模型上,他才开始有意识地每年抽时间专注雕刻小龙头。
从学艺开始,谢治雄就有通宵达旦完成雕刻的习惯。长期的专注,让他的努力有了丰厚的收获。
记者在谢治雄工作地,看到了一对龙头,分别是万江龙舟传说的“飞天”和“遁地”龙舟龙头。长约22厘米的龙头,雕刻精细,活灵活现,龙须线条优美顺畅,极具美感。
他雕刻的小龙头,成为“康叔小龙舟制作中心”所制龙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作为大陆与台湾两岸友好往来赠品,或是“漂洋过海”到国外。
▲谢治雄在工作台刻小龙头
“最近万江街道有人来说,想要为雕刻手艺出本书。”谢治雄说,对此,他是非常赞成的,好的技艺需要传承。从19岁起,他就带过学徒,后来也正式教过几位学生。最近,万江新村也有个小伙子专门上门请教雕刻,他也不遗余力,从磨刀、用刀等多个细节方面传授手艺。
■延伸阅读
小小龙舟承载浓浓乡愁
龙船帽上的彩色龙头,随着谢治雄说话的节奏,频频跳动。这是5月12日,记者在东莞龙舟月启动仪式上看到的场景。当天,谢治雄随着师傅叶观康参加仪式,为前来询问的市民讲解万江龙舟的历史和传说。
叶观康参加龙舟论坛,传播东莞龙舟文化,教小学生唱龙船歌。作为徒弟的谢治雄也在为传播龙舟文化而努力,不久前,他还在玉兰大剧院当众展示龙舟雕刻技艺。
对于和徒弟们参与制作的小龙舟能走出国门,叶观康感到非常自豪。小龙舟作为东莞龙舟文化的代表之一,随着东莞人的足迹走向世界各地,承载了浓浓乡愁!
全媒体记者 付碧强/文 陈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