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投8000亿到市政基础设施 七成资金花在交通基础设施
广州将投8000多亿到市政基础设施,投资来源于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
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7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两组相关数据:至2014年1月,广州市政府债务为2931亿元人民币;规划未来几年还将投入逾8000亿元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这笔钱从哪儿来?要花到哪儿去?庞大的资金投入会否加重广州市政府债务?羊城晚报记者梳理了相关文件,采访了相关负责人,为您详细解读。
羊城晚报记者 张林
问题1
项目有无时间表?
资金从哪来?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和《广州市2014-2016年重要基础设施项目计划》(以下简称《项目计划》)由5月26日的市政府常务会议和6月9日的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两份文件提出未来几年将投资8282亿元用于12大工程,共283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共116个,总投资6388亿元,分别占全部项目的41% 和77%;2014年至2016年计划投资约4236亿元,至于其余3000多亿元投资进程尚无明确时间表。
283个具体项目都要求在2016年前建成或启动。
问题2
资金从哪来?
《项目计划》涉及283个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约8282亿元,资金需求量巨大,如何筹集?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
市发改委副主任梁永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称,283个基础设施项目除政府投资项目外,还包括大量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以财政投资为主,企业投资和社会投资项目主要由投资主体自筹解决,通过项目运营获取合理回报。”梁永说。
他还透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将通过多渠道筹集。
广州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导作用。“根据市本级和各区财力情况合理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经市人大批准的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基础设施项目年度预算。”
同时,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广州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优势。强化与各大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机制,落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协议,争取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支持。通过广州基金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基金,加强与保险、信托、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联合出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各种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此外,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发展的意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购买政府债券、投资基金等不同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问题3
钱花到哪儿去?
记者查阅《项目计划》发现共分12大工程,共283个项目,总投资约8282亿元,其中2014—2016年计划投资约4236亿元。包括:国际航空枢纽港工程(3项、267亿元)、沿海主枢纽港工程(10项、243亿元)、铁路主枢纽工程(10项、991亿元)、城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28项、3267亿元)、高快速路网工程(14项、780亿元)、信息基础设施工程(5项、32亿元)、能源保障及新能源工程(19项、647亿元)、生态设施工程(9项、47亿元)、环保设施工程(14项、156亿元)、水利设施工程(18项、213亿元)、市政设施工程(51项、840亿元)和文化设施工程(102项、799亿元)。
其中,文化设施工程除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基础设施外,还包括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民政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内容。
7月31日的发布会上,陈如桂透露说,8000多亿投资方案分为三大块,一是中央和省级政府主导,重点投向机场、铁路、城际轨道等交通设施建设;二是由企业和社会经营性投资,如能源、环保和高速公路等方面;三是广州市、区两级政府主导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约占4500亿元。
“市和区有分工,包括地铁、道路建设等。8000多亿的计划,去年完成了850亿,今年、明年、后年再推出4000亿,这4000亿市、区每年大概安排900亿。8000多亿里,市区要做的事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能力的。”陈如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