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学只做两件事情”——访我校优秀本科毕业生代表程小仪
每一个优秀毕业生背后都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程小仪也不例外。
程小仪是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2011级法学专业的学生,凭其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被保送为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方向的研究生。在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她被选中作为优秀毕业生的代表发言。“除了大四最后几个月可以感怀青春怀缅岁月,其它时间段都要不停地折腾,不要怕累也要不怕苦。”程小仪这样总结她的大学生活,但爱折腾的她却说她在大学只做了两件事:一是辩论,二是读书。
身经百战的院辩论队队长
“我一直想读研,所以大学时期都选择把重心放在学习和辩论上。”程小仪在规划大学生活的时候深思熟虑,“如果想要得到太多,可能反而会一无所获。所以我就集中精力做这两件事情。我想,无论是什么人,只要把四年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某个重点上的话,都会有所收获。”
在大三时程小仪成为了院辩论队队长,仅大三一年,她和队友们就斩获5个辩论赛和模拟法庭奖项,其中包括“捭阖杯”全国辩论挑战赛全国赛区总冠军,她也获得这次比赛的“最佳辩手”。
程小仪说,这场辩论赛打得尤其辛苦。因为在国赛的同时,他们辩论队还参加了广东省高校模拟法庭大赛,两头都要兼顾的情况下,能全程打下来真的很不容易。队友的团结、默契还有幽默都在互相鼓励彼此,最后,除了拿下国奖,他们还代表学校获得了广东省第二届高校模拟法庭第三名。
和辩论场上舌战群儒气势逼人的形象不同,程小仪在生活中并不喜欢跟人争辩,她觉得辩论就像练武术,是为了修炼自身,并不会在生活中随意地把人胖揍一顿。“辩论可以生活化,但生活不能辩论化。”她很认同队友的这句话。
在辩论队中,程小仪收获了友谊、团队和交流方式,这也丰富了她的学习生涯,锻炼了她的综合能力,让她在沉浸于读书学习的同时,又不至于缺乏社会锻炼。
实习时才发现学习永远不会够
程小仪在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实习过2个月,在YY语音实习过半年,都是法务岗。
在实习过程中她遇到过一起法律案件,程小仪的公司作为原告起诉A公司,案件涉及计算机软件,需要去知识产权法院立案;但知识产权法院表示不管辖此类案件,通知他们去越秀区法院;越秀区法院也表示不管辖,不立案。当时程小仪就很困惑,问同事怎么办。同事解释说,不管辖法院会出具裁定书,可以拿裁定书去上一级法院上诉。她这才想起来,这是民诉里一个很基本的知识点:不予立案出具裁定,而且可以上诉。
“我当时感觉很羞愧,平时都背得滚瓜烂熟,然而碰到了实际案例却完全不会用。平时学的时候总觉得够了够了,工作中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需要在具体岗位上学习。”程小仪认为,脱离象牙塔踏入社会,是代表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习的开始,“我很反对那些说学校的知识没用的话,学校的知识是理论铺垫和基础,是能更好实践的前提,所以一定要重视。”
经过四年的“折腾”,程小仪实现了当初的愿望,将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她的研究生学业。回想自己的大学经历,她说:“在华农的四年里,我学到的更多是待人接物的能力。华农人的踏实和勤奋对我的影响很大。”
她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师弟师妹说了一段话,“我觉得大一大二,就要辛苦一点,多去走走闯闯。在这段时间里,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为之付出最大努力。大三就要做好选择了,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轻易屈服于现实,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决定。在大学里一直折腾到大四,最后才能感怀青春回顾岁月呀,因为你的付出已经足够编成一部回忆册了。”(文/校报学生记者 邓庆 梁正嵘 李俞霖)
(责任编辑:陈芃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