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春天的故事”还将继续

23.08.2014  12:59

  “在过去30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重镇。”已故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变革中国》一书中这样描述中国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

  邓小平居功至伟。

  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依靠“真理标准大讨论”,果断终结了“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令全世界都为之侧目。国际社会将中国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改革计划”。

  其中,明晰产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对于普通民众,一“”一“”意义大不相同。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明晰的产权制度能够增进资源配置效益,有利于激发产权主体的积极性。中国改革的过程,就是产权边界不断扩大的过程。私人产权不断扩大,企业家释放了更大的潜能,中国经济也越来越繁荣。

  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恰逢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天国人对于“总设计师”诞辰的纪念,不仅寄予了对于改革开放的深刻认同,更是对于深化改革“顶层设计师”的期待——改革再出发。

  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中国梦”,从“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到“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切都表明,改革开放是已然回归的价值规律,也是不可逾矩的民意力量。

  在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是人人皆会受益的“帕累托改进”,人人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当年曾经位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已经有了各自不同的位置。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亟须改革再一次打开制度空间,释放市场活力。

  正如媒体所指出的,现在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特殊利益集团如何破除,公平公正如何真正实现,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并进,环境生态与社会发展如何兼顾,无不需要聚精会神。

  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国人已逐渐认识到之所以能够“解决温饱、奔向小康”,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约束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经济资源的支配,切实保护私有产权,逐渐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

  而从经济高速增长的“第一季”,到转型关键期的中国奇迹“第二季”,在新型城镇化将释放巨大消费和投资需求的背景下,通过转型升级和深化改革,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今稳定的经济形势就为最大限度地化解改革阻力创造了有利的契机。

  老百姓常说,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毋庸置疑,“春天的故事”也一定会继续讲下去!(中国经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