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谈三湖蓝藻治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24.05.2014  22:32

  中新网昆明5月24日电 (余雪彬 陈凤天)“太湖、巢湖、滇池,一度因为爆发蓝藻成为湖泊治理的重点,虽然在治理上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我们可以做得更好。”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赵进东作出上述评判。

  赵进东是中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及藻类学家,长期从事藻类生物学研究,对蓝藻细胞分化和格式形成有系统研究。在24日召开的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国际论坛上,他详细分析了中国淡水湖泊中蓝藻出现的基因基础,并得出相关结论。

  蓝藻是原核生物,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甚至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太湖、巢湖、滇池均位于长江水系,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为原因的影响,污染日益加剧,水环境不断恶化,三个湖泊曾经大规模暴发蓝藻。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针对三湖的治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在谈到治理成果时,赵进东说:“三个湖泊在蓝藻治理上有很大的难度,同时各地的情况也不一样,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治理效果都不太理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他认为现在的治理手段,比如节污、清泥等效果不明显,以滇池治理为例,不能照搬其他地方的治理经验,而应该立足本地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治理工作,赵进东建议在治理滇池污染问题时,应该以稳态转换的理论为支撑,将藻型湖稳态转换为草型湖,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淡水湖富营养化问题。

  赵进东认为,对于环保意识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孩子对家长的影响力很大,只有全社会都树立起环保意识,平时养成垃圾回收和循环使用物品的习惯,才能对生存环境有要求,这样就形成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24日召开的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国际论坛,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六届年会第二分会场,由中国植物学会、云南省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研究所联合承办。论坛旨在促进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地区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及利用方面的合作,邀请了来自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及国内长期从事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利用的专家参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