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若谷:如何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3.06.2023  15:15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务在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赵鑫
  嘉 宾:严若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满足群众文化生活、文化教育、文化娱乐需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
  主持人:现代社会需求愈发多元,您认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包含哪些类型的服务?
  严若谷: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从广义层面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涵盖了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公共传播、文艺产品创作供给等有关社会文化发展的所有公共部门提供的服务;从狭义层面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在公共文化空间向大众公益性提供的、满足群众文化生活、文化教育、文化娱乐需要的各类公共图书馆服务和群众文化服务。
    基层面临文化公共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公共服务碎片化等困境
  主持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存在哪些短板需要补齐?
  严若谷:一是结构短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结构短板包括长期存在的城乡、区域之间供给水平的结构性差距。同时,由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要素配置结构、生产组织结构等方面仍存在缺陷,导致公共文化服务在促进文化消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割裂。二是品质短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的需求更加迫切。但与此同时,我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品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既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又能真正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的文化产品供给仍然不足。三是技术短板。现代科技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沉浸式、交互式文化消费新空间。与其他公共事业领域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仍相对落后。四是主体短板。由于公共文化体制机制问题,目前社会力量在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的参与度依然不强。特别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导致基层面临更为严峻的文化公共事业经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公共服务碎片化等困境。
    应加大对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扶持力度
  主持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制度设计。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严若谷:一是树立大文化观,创新多元公共文化服务治理格局。在政府内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部门齐抓共建共治,保障文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高效建设与有效运管。在保证政府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的基本前提下,积极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充分挖掘文化市场主体在推进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供给等方面的多样化优势。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水平。
  二是加快数字赋能,培育新型公共文化服务业态。主动突破传统公共服务边界,广泛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体感交互等智能科技。鼓励传统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文化站“三馆一站”拓展功能边界,主动与城市文旅、演艺、体育、培训教育、文化会展等文化消费领域深度融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渗透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教、游的方方面面。
  三是夯实基础,加大对公益性文化服务的扶持力度。文化事业具有普惠性、共享性、基本性,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基本盘。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决定了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基本框架。应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单位、文化团体、文化人才的扶持力度。创新公共文化事业部门资金扶持形式,加大对优秀文化工程、文化项目的谋划、组织实施以及长效运营管理,确保从事公益性文化建设的事业单位主体能够真正发挥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基本组织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