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部门定小吃标准是典型的不干正事

27.11.2015  11:27

  话题缘起:23日,西安市质监局发布消息称,《西安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程牛羊肉泡馍》等五项推荐性西安市地方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起草,即日起至12月15日公开征求意见。此消息一出,传统饮食标准化的话题再次引起关注。

  ■马涤明

  政府部门制定地方小吃技术规程,存在多重荒谬。首先,这种“技术规程”有没有约束性。餐馆、厨师就喜欢按自己的手法做,一部分食客喜欢吃这种口味的,另一部分食客喜欢吃那种口味的,政府部门管得着吗?饮食、小吃的标准,本是文化、民俗方面的概念。包括饮食文化在内的各种民间文化习俗,还有流派之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制度意义上的规程、规范。北京烤鸭中,全聚德的“技术规程”恐怕是最讲究的,然而,不按“全聚德规程”制作的烤鸭,谁都无权说不能叫“北京烤鸭”,是吧?

  其次,政府部门管得过多,管了不该管的事,将来会不会出现扯皮问题?质监部门的基本职责是监管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而羊肉泡馍这种吃的东西,按理说归食药监、卫生监督部门管理;现在又来了质监部门,以后有了问题,不会又是“九龙治泡馍”吧?

  炒饭、烩面、拉面、泡馍都要制定标准,而且都是质监部门操刀,有的地方甚至发授“指定单位”的“资质”,达不到标准要摘牌,这与当前国家推行的行政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政府该管的是那些可能侵害消费者权益,比如“假美容”之类的问题。而恰恰在该管的问题上,很多地方没有管好。现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但各地质监部门的表现一直饱受质疑,而民间打假却成了致富路径,这种情况下,地方质监部门纷纷热衷“小吃规范”,这岂不是政府的归了市场,市场的却归了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