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培育社会组织做大社会服务“蛋糕”
图为贵阳市云岩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杨云摄
中新网贵州贵阳12月13日电 题:贵阳培育社会组织做大社会服务“蛋糕”
作者:刘鹏 张丹莉 杨云
“群众在教育、科技、卫生、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需求是多元而且琐碎的,政府的服务不可能完全覆盖到。扶持民间社会组织发展并向其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转移职能、提高效率的必然要求。”贵阳市乌当区群工委副书记段晶屏说。
社会组织登台唱主角,政府搭台退居幕后。近年来,在一些公共服务领域,贵阳市政府正悄然转换着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扶持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逐步实现社会服务的均衡化。
创新蔚蓝服务社是乌当区第一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工机构,该组织2013年成立以来,共在乌当区创新社区开展活动40余次,1000多名群众参与。“与群众互动起来才是关键。”段晶屏说,在活动中,创新蔚蓝服务社还发展了30多名在社区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社区骨干、群众领袖,培育了文娱、体育、环保、关爱特殊群体等群众互助组织10个。
“如今,需要政府办理的事项,创新社区的居民就会去找社区服务中心。想要参加社区组织的一些文化、娱乐、互助等活动,就去找创新蔚蓝服务社。”段晶屏介绍,通过培育社会组织反哺社区建设,创新蔚蓝服务社为新型社区创建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在2013年的贵阳市文明社区评比中,创新社区夺得第一名。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乌当区共登记备案社会组织有179家。登记的158家社会组织中,有社团10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58家,包括行业类社会组织66家、科技类5家、社区服务类13家、公益慈善类9家、农村专业经济协会65家,已备案城乡社区社会组织21家。同时,乌当区还在全省率先创建了县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作为贵州省会城市贵阳核心城区,云岩区以占贵阳市九十分之一的土地、全市十分之一的财政收入,承担着占全市近四分之一人口的民生服务任务。近年来,虽然云岩区通过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仅2013年,云岩区就投入民生资金23.84亿元,占全区地方财政支出的67.48%,却依然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现实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云岩区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协同治理:创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并在其中首批打造云岩青年公益联盟这一公益慈善类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设立覆盖全区的26个社区爱心驿站,形成爱心无缝隙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孵化培育中心的平台搭建功能和社会组织的枢纽作用。
“相对政府直接提供的服务而言,社会力量能提供的服务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特点,更能够有效地提升服务水平。”贵阳市云岩区委群工委常务副书记章祖平告诉记者,着力培育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打造枢纽型社会组织,探索创新社会协同治理模式,加快从政府服务‘独角戏’转变为社会参与‘大合唱’,才能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活跃在云岩区的注册志愿者达6万余人,公益组织有100多个,辐射群众数十万人,探索社会协同治理基础很好。云岩区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中心后,章祖平认为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辖区社会组织沟通交流平台虽已搭起,已经解决社会组织工作场地、基本办公设施、规范化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等问题,但培育其从‘草根型’向‘专业型’转变,使其朝着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壮大的使命还将继续;直至达到通过政府项目管理和购买服务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治理和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专家分析指出,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已经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记者从贵阳市委群工委获悉,全市已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有3222个,其中已登记注册的1922个,备案的1300个。11家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直接联系指导的社会组织有152个。项目实施范围覆盖了10个区(市、县),项目内容涉及到社会救助服务、社会福利服务、乡镇社区服务及专业社工服务等社会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涵盖了残疾人、儿童青少年、孤寡老人、农村留守人员等群体,撬动的社会资金达1000余万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