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N”模式
大洋网讯 广州市越秀区有近40多万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其中付费基本包签约人数累计13.45万人次,均居全市首位。日前,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医改办主办的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发布会上,广州市越秀区卫生健康局“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N’模式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做法获评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奖。全省三甲医院最集中、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居民却最愿意签约社区家庭医生,个中有什么秘诀?广州日报记者走访发现,居民签约的原因是:对健康有“着数”。
案例聚焦
看病不用特意请假省心
管理居民健康习惯贴心
周二中午12:40,王先生带着上六年级的女儿小王来到家附近的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门诊,女儿的感冒持续了两天,流涕咳嗽有点难受。“想带孩子去看医生,但六年级课业重不想请假耽误学业。跟邻居聊起来,说社区卫生中心工作日中午都开诊,特别方便上班上学的居民,我就中午带孩子来了。”王先生说,这次就医的体验非常好,小王签约了家庭医生,手机预约后优先就诊,来到不需要等候马上就诊,医生耐心负责,对症开药,整个过程十五分钟,“家门口的医疗服务真是好,虽然我们家步行十来分钟就有几家大医院,但平时看病挂号排队拿药前后都要小半天,请假不说还挺累的,现在不是大病都不用去大医院了”。
记者走访发现,很多患者和家属都有王先生类似的感受。居民林女士说,她90岁的母亲和1岁的小孙子都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小孩做儿保方便,老人家有什么不舒服可以马上微信咨询,我们觉得安心。”记者了解到,越秀区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开展签约服务,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纳入区的党建先锋计划、区委改革重点工作和区民生实事。
这天中午值班的是孙国强医生,他和他的家庭医生团队被评为“广州市五星级家庭医生”,光是付费家庭医生服务包就签约了1400多名居民,服务的辖区内居民总数多达数千人。当天上午他为50多名患者看诊,中午值完班直到1点多才去吃饭,午餐期间也在翻查微信回信息。他的工作微信里添加了上千名居民,每天都有数百条的信息交流,“我的血压有波动,用药要不要调整?”“最近天气干燥,食疗有什么推荐?”……关于健康方面的疑问基本当天都能得到回应。紧急情况可以随时打孙医生和团队医生电话咨询。每周日下午,孙医生团队的微信号会主动向全体签约对象发布出诊时间等信息。
2011年,孙国强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三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后,放弃了去大医院的机会,选择了扎根基层。刚刚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时,孙国强也受到过个别患者质疑:“医生你就给我开点头孢好了”“你整天都教我防病,你会不会看病呀”……通过实践,他明白实际工作中全科与专科的不同,要逐步将等患者就诊的观念转变为主动走出去了解居民健康需求。
家庭医生不仅仅会坐诊看病开药,还要来到居民身边,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诊查,给社区居民做健康管理,可以说是社区居民健康的守护者。“既然我签了病人,就要对他负责任,要管理好他们的生活习惯,维持好他们的健康。”孙医生说,几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签约的居民在自我健康管理中变得更健康,更热爱生活,他和同事们就更坚定了当一名家庭医生的信念。
智慧医养私人定制高效
手机了解病人血压及时
越秀区老年人比例高、基层健康服务需求大。越秀区大手笔投入在全民健康信息化上。2017年,越秀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启动,计划3年投入5025万元。2019年更创新推出涵盖越秀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家庭医生工作平台、越秀健康e站、越秀家庭医生服务专线、自助叫号预约系统、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远程监测和服务、开放居民健康档案、家庭医生自助终端机和体检一体机、智慧医养结合服务综合平台等十大项目的“互联网+家庭医生”服务项目,改善签约居民服务体验,提升签约居民获得感。
白云街东湖新村是最早建立健康e站的社区,e站配有智能化健康自助体检一体机,同时配置家庭医生签约管理自助终端机,有经过社卫中心培训的社工和慢病自我管理班居民骨干,在e站作为健康志愿者指导居民利用自助签约设备及体检设备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及预约家庭医生服务。
65岁的居民彭叔就是健康e站的直接受益者,有着20年高血压病史和10年糖尿病史的他需长期服药控制,几乎是社卫中心的老病号。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后,现在他对“健康e站”尤其依赖,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学会了预约家庭医生服务、预约体检,同时还实现就医提醒。“去年我签约了一个个性化服务包,在家里就可以监测和提醒我的血压。”彭叔介绍,这种延伸的服务让他真切感受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价值,健康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行为,而是一种良好的互动。
彭叔所说的个性化服务包就是白云街社卫中心根据居民需求开发的“个性化高血压动态管理服务包”,提供穿戴设备为居民居家动态血压监测服务并通过智能化信息提醒实现实时医患互动的服务。“医生可以在手机查看居民血压监测等情况,大大方便了医生和居民。”白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健英说,引进智能远程监测和评估自助设备,让数据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路。而更高的目标是让居民在家庭医生指导下实现自我健康管理,“通过家庭医生团队的指导和促进,以及借助技术手段,让居民成为自己健康的守门人”。
基层思考
黄甫初越秀区卫生健康局局长
真正“有着数”居民才会签约家庭医生
“我认为居民真正‘有着数’才会签约家庭医生,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落实‘着数’并让居民知晓。”越秀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黄甫初如是说,家庭医生的作用是世界公认的,但我们老百姓的知晓度还不太高,所以这几年都在加强宣传和普及,提高老百姓的认知。与此同时,作为职能部门更重要的是将家庭医生这项工作的“着数”落实,让签约居民真真正正受惠。
黄甫初曾经长期在三甲医院担任外科医生,他坦言,大病小病都往三甲医院去造成了极大的资源和社会成本浪费。“很多时候患者排了3小时看上医生,却发现找错了科室,或者是到了医院不知道应该挂哪位医生的号;另一方面,有七八成的疾病其实不用去大医院就能获得很好的诊治。而家庭医生制度就是世界公认高效、先进、精准的医疗组织方式。签约居民相当于有了一位专属的健康顾问,能获取到专业的治疗指导。”
家庭医生的好处很明显,黄甫初认为签约是信任的问题。“很多居民不愿意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不愿意签约家庭医生,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能胜任看诊,对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也不了解,所以我们这些年做的工作主要是强基层和做好卫生健康教育。强基层就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生的业务能力以及硬件设施水平,让患者体会到在社区看病不仅方便、报销比例高,还能得到很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能解决健康问题,形成一定的美誉度,从而获得居民的信任。同时,做好卫生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宣传家庭医生的好处——日常提供健康指导,看病、检查、住院三优先制度,有众多三甲医院提供支持。通过对家庭医生工作的长期宣传,让居民了解家庭医生的‘着数’。”
专家点评
范阳东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进一步激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积极性
“最近十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范阳东教授指出,从2009年“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到2012年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再到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家庭医生制度在我国逐步受到重视。
广东省在2013年提出要“加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和基层首诊试点”,“逐步推行家庭医生服务”,继而在全省范围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试点工作。在此背景下,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不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改革和加快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为抓手,取得显著成效。
范阳东认为,越秀区模式所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较大提升;二是重新建立了与居民的相互信任关系,社区卫生服务居民满意度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获得居民高度认同;三是形成了相对成型的整合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提升了全区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但他也指出,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模式能否持续发展与可复制问题、全科医生人才仍不足、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可能呈现“跷跷板效应”等。“对于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改革以及越秀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来说,仍需持续探索与创新,尤其需要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孵化人才,破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工作积极性,优化基层卫生机构绩效考核上探索新机制。”
中心工作室出品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靖文
统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毕征、汤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