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少年》老少咸宜 回归孩童时代重拾天真
自从北京儿艺“儿童现实主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足球少年》宣布开演以来,就备受广大家长和孩子的关注。凭借前两部《想飞的孩子》和《胡同.com》收获的良好口碑,《足球少年》这部讲述了两个少年因足球结缘,在不断的冲突竞争、协作共进中一起成长收获的故事,将作为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理应更受大家的期待。
好的儿童剧 要在理想和现实之中找平衡
《足球少年》的艺术总监吴玉中认为,“好的儿童剧要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平衡”,现在的孩子其实和我们成年人所认知的不太一样,小孩子的思想远不会那么复杂,但也没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他们并不是完全的接受型思维,从儿童的审美习惯来说,儿童剧的表现需要采用一些夸张的手法,不能给孩子呈现完全的现实状态,否则整个演出就会显得很冷,孩子也无法体会演出所要传达给他们的信息。
吴玉中还有北京儿艺的其他创作者始终觉得,儿童都是一群还饱含着成年人所丢失的珍贵浪漫主义的群体,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一定会加入他们自己主观的愿望,就拿“踢足球”来说,孩子看待足球可能不会像成人一样只把它看做一个冷冰冰的球体,在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变形下,他们会把足球拟人化,产生诸如“足球被那么多人踢来踢去,他们会不会痛苦?”之类的可爱想法,以儿童的视角来对成人的世界进行感知。所以在三部曲的创作过程中,北京儿艺会有自己的视角,但是也会从儿童的视角去看待现实,以儿童的价值观来进行价值批判。
儿童天性中的浪漫主义 宝贵且不可扼杀
《足球少年》,站在少年的角度来看问题,其中有一个关键的事件,就是“踢玻璃”——两个少年主人公,一个自由奔放,个人主义;一个听话刻板,循规蹈矩,正是因为观念的不合,在球技上同样优秀的两名少年因为“前锋”头衔的争执,决定用一场“用球踢玻璃拼胆色”来竞争,这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是一件违反公共规则的事情,但两个少年通过“踢玻璃”干了自己从来没干过的事情,这样爽快的体验是他们两个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不过这个事件的收尾还是会回归惩罚,让他们明白做的是错的。
“踢玻璃”这件事,一定程度上是少年的某种特征,大多数情况下社会基本不会允许少年犯错误,但如果社会完全遏制住少年的这种天性,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完全缺乏创造力,就像比尔盖茨当年的退学事件,如果当时有人因为退学这个事情是违反社会规则的而阻挠了他,那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微软了。常识社会的价值在创造力面前被抛弃,这就是北京儿艺的一大特点,不是以成人的价值观去教育孩子,而是更深刻的理解孩子的动机,感知他们的天性然后顺着这个方向去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成长,绝不会扼杀他们的天性。
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就是处于一个受教育的阶段,需要接受很多程序性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儿童的天性品行当中,现在的社会已经让很多儿童丢失了最宝贵的天真,很多大艺术家都想回归儿童的想法,因为那种想法更自由、更开放,北京儿艺就是一直想要向大家强调的儿童的价值观,带大家找回成人所丢失的儿童非常本真的浪漫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