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屏时代,哪种解决方案最适合你?
无疑,跨屏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时代难以绕过的命题。去年,“互联网预言帝”凯文·凯利在腾讯智慧峰会上,将多屏作为互联网未来十年发展趋势的首要关键词。随后不久,谷歌展示广告副总裁尼尔·莫汉在RampUp在线广告大会上提出,如果“仅专注移动领域,你只是解决昨天的问题”,而跨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而显示也将这些预测证实,Google的研究发现,媒体消费商,美国民众90%的时间,属于跨屏消费。刚结束不久的Code Conference大会上,互联网女皇玛丽·米克尔发布的2014年年度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显示,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有十分大的增长空间,信息在多样化屏幕中的自由流通,业已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
事实上,跨屏并不是这一两年提出的新词,为解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终端上信息的有效转移,市场上已出现了3种主要的解决方案。下文将逐一分析各自优劣: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解决方案,便是云传输,即利用账户,在终端中的APP中,进行数据同步与共享。这方面的产品很多,比如酷盘的运作,就是在产品中为用户准备一功能个账号,还对客户端或者网站做了相应的优化,用户可直接通过该账户,实现数据信息的的跨屏同步与共享。苹果的iCloud、iTunes,或者其他独立软件,如Evernote、Netflix、Amazon Kindle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跨屏间的数据同步和共享。尽管这种方式十分便捷,但云端传输受网络连接的制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移动互联网另一个重要入口——浏览器上,也早有了尝试,国内最早的便是QQ浏览器4.3版本的跨屏穿越和微收藏。其原理便是通过QQ账户,在终端之间相互发送网页,或者收藏页面在云端,以实现跨屏互动与数据共享,完善了客户在移动端的阅读体验。
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论是收藏网页或是跨屏发送网页,网页在不同终端之间的跳转,属于纯链接跳转,页面的优化或适配程度不高,即从PC端向移动端发送的网址,是PC端网址,没有对其进行不同终端的适配和优化,阅读体验较差。
尽管两种跨屏方式略有不同,但跨屏的分享或同步信息,都是在该APP之中完成的。这就面临着较高的APP开发和运维成本,以及不同平台的兼容性。因为是在APP中完成的跨屏,信息难以被检索,会形成信息孤岛,同时推广成本也十分高。在使用上,下载门槛高、更新频繁,用户使用率并不高。在盈利上, 需要与第三方分成,企业APP在这第三方应用商店中,更是少人问津。同时,对网络的依赖度高,对网络流量较为敏感。
第二套解决方案是以数据线、U盘硬盘、二维码、蓝牙、局域网或者方式其他为媒介,实现信息数据的跨屏穿越和传播。比如微信QQ浏览器今年推出的微信版,就是以二维码为传播媒介,让手机上微信信息共享在电脑上,将其成为一款办公化的浏览器产品,方面微信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稳定性高,安全上也有保障,但过分依赖传播介质,诸如数据线、蓝牙、局域网,这对于设备之间的距离有着比较多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兼容性问题。
第三套便是通过对网站的改造而实现的。这套解决方案又分为四种方案,即移动建站方案、响应式设计方案、以CMS为基础的设计方案还有云适配方案。
首先是另起炉灶形式的移动建站方案。这是按照移动端的设计规则,建立一个别与PC端的移动网站。这套方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统的WAP建站,即在原PC网站前,开发设计诸如3g、m、wap的网站。这套方案虽然十分适合移动端阅读,但要面临着前期的网站建设的开发、设计还有时间等成本问题。在后期的维护上,由于WAP网站技术始于2002年,以简化的文字链和图片为主,技术成就,体验不畅,难以满足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后,用户对内容和体验的高要求。
自助建站是近一年来比较流行的新型另起炉灶方式,以百度的Site App、腾讯风铃还有最近搜狐推出的快站为代表。它们分别建立在百度搜索应用、微信还有搜狐强大的CDN骨干网之上的Web App形式。
这类Web App的优势在于,企业的开发成本低,技术门槛低;使用浏览器,更新方便,也符合长尾经济模式。问题在于,内容更新、信息推送不及时、同步,容易被第三方服务器缓存,动态页面实时生成效果不理想,浏览器体验上短期内难以超越原生应用,条用本地文件系统能力弱。
另起炉灶的另一个大缺点是,因为域名不同,要面对域名的二次推广以及SEO、SEM重做问题。当然,基于百度、微信还有搜狐的庞大的用户群的新型建站方式,在这方面的成本相对较少,但也影响到了进一步推广,形成信息孤岛,这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精神相违背。
第二种为响应式web设计方案,最大的优点在于,域名的不变,无重定向。同时对用户友好,能灵活应对不同的分辨率,让网站通过单一的URL地址手机所有的社交分享链接,同时在开发、运营、维护的成本上,因为域名不变,成本相对较低。
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它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其逻辑结构复杂、页面布局设计与不同设备兼容性等繁复问题,在草图设计阶段,需耗费较长时间。没有对图像进行处理,图片的耗费量大。同时,Google并不支持这样的网站,如果这个设计仅基于移动内容,会对网站的Google排名可能有一定影响。同时还有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对老版IE支持杜不够,尤其是IE6,尽管今年IE6随XP推出了历史,但据不完全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市场上,其仍有22.2%的用户。
第三种为基于CMS系统设计方案,这套方案能有效解决用户网站建设与信息发布中常见的问题和需求,内容管理上的易用和简便是其最大的优势,完善的流程和丰富的功能,能将稿件分门别类并授权给合法用户编辑管理,这也节省了数据维护的时间。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套方案的开发成本高,动辄百万计。
第四种为云适配解决方案。它利用Html5技术,为目标网站生成一行JS代码,这行代码被嵌入网站源代码后,JS代码实现对PC网站目标网页数据的分析和抓取,并在云端完成针对用户当前设备的网页最佳展现方式的计算,最后在浏览器端实现Html结构的重排以及CSS的重新渲染,以适应移动端用户的浏览习惯。
又因为网址域名不变, 无需二次推广,同时利于聚合和统计数据,有助于提升移动搜索排名,获取用户的行为信息。能保证网站内容在不同终端上的同步与实时更新。
基于微软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一次性打包解决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屏幕尺寸碎片化、屏幕分辨率不统一、浏览器分化三大移动终端适配难题,自动识别适配不同终端、系统,适配于全球超过5000种移动设备。
不仅如此,云适配版移动网站内容自动与PC端实时同步更新,完全无需人力同步维护,同步率99.9%,同步响应时间平均0.01秒以内。尤其支持动态页面的实时生成,内容不被第三方服务器缓存!
有数据显示,79%的用户因手机访问PC网站,因体验不佳而结束访问。而云适配多点CDN部署,使用户就近同步取得适配页面,加速网站响应,从而提高了用户访问体验和二次访问率。与此同时,在这个“读图时代”,其独创的云端图片压缩技术,不仅能提高5倍以上的下载速度,还能平均节省图片流量80%以上。
近20年前,中关村大路牌上,写着一句“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前方500米”。尽管先驱瀛海威倒下了,但2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另世界瞩目,尤其是当下的移动互联网大潮,玛丽·米克尔提出,到2013年,中国移动用户已战友总互联网的80%,为全球最高水平,移动市场前景巨大。信息在这种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中,通过不同的屏幕,又在不同的屏幕上被人阅读与分享,如果没有一个快捷、互联、互通的网页做支撑,很容易会落后于时代浪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