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考虑给慢行系统更多路权 以后或在楼下就可租自行车
广州拟进一步推广公共自行车,近期或在典型区域试点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BRT沿线的很多市民租用公共单车出行。 毕志毅/摄 (资料图)
■广州在BRT沿线公共自行车系统投放了5000辆公共自行车。毕志毅/摄(资料图)
广州将进一步推广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打造先进、现代、绿色的城市慢行系统!昨日,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座谈会举行,市长陈建华、副市长陈如桂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14位公咨委委员开展座谈。陈建华表示,建议先试点后铺开,由点到面打造。座谈会上,陈建华和市交委主任陈小钢皆透露了要给慢行系统更多路权、将广铺公共自行车网点等设想。
■新快报记者 罗仕 宁彪 实习生 毛斯琪
陈小钢: “市民正逐渐放弃慢行方式”
4月10日,陈建华曾率市政府考察团到杭州市,考察学习该市城市慢行设施、公共自行车项目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在昨天的座谈会上,陈小钢介绍,近年来广州市自行车的出行率逐年降低,占全部出行量比例由1984年的约30%下降到目前的8%。而目前广州步行出行比例约占全部出行量的35%,“老城区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陈小钢表示,目前的广州慢行系统主要问题是:没有获得足够的道路通行权,部分道路的过街设施及非机动车辆道路严重缺失;慢行空间被其他交通方式挤占;慢行通道受物理空间阻隔,影响连续性。此外,慢行系统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缺乏人性化设计,缺乏必要的安全过道,机动车、非机动车分隔设施缺乏,常导致混行,“市民正在逐渐放弃慢行这种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
在公交地铁站先设租赁点
陈小钢在发言中透露,陈建华在调研中指示,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做好规划设计,打造先进、现代、绿色的城市慢行系统。“广州市交委正抓紧研究制定广州公共自行车系统拓展优化方案和相应规章制度。关于公共自行车网点设置工作,我们将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选择周边自行车道比较完善的公交站、地铁站设置大型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并由属地区政府牵头选址,将大型租赁网点向周边支部、内街内巷以及居民小区辐射,建设若干个中小型网点,方便市民租还车。”陈小钢表示,将逐步完善人行道和人行过街设施,重点解决部分地区行人过街难,自行车道严重缺失问题,并加强慢行系统的路权管理,减少机动车的干扰。
陈建华表示,目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公交接驳短板,要通过打造广州市公共自行车项目弥补这一短板,“很典型的例子,如果在你楼下,有公共自行车系统,刷了卡,骑着自行车到地铁口站,存进(租赁点),刷了卡坐地铁到上班的地方,又租个自行车上班,这边十分钟,那边十分钟,又是免费的,市民的出行时间和生活成本将大大降低。”
白云金沙洲或将作为试点区
14位公咨委委员在座谈会上就打造慢行系统也分别发表了意见。“怎么让出道路来,我们在调研的时候,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听过委员的建议后,陈建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们现在还是在讨论,没有定论的。举个例子,最小的自行车道现在设置是1.25米。我们的一个标准车道是3.75米,能不能大车道3.75米不变,小车道缩到3.1米或是3.0米,那就可以在六车道里让出1.2米的自行车道,而且自行车道用很人性化的隔离物隔开。”
陈小钢建议,近期选择典型区域作为慢行系统市级试点,各区分别也要制定和实施区级慢行系统的优化提升试点,“选择位于市中心成熟居住、商业区,构建宜人的步行系统;同时选择金沙洲作为一个试点区,示范作用主要是位于中心区外围的新型居住区,主要是构建系统性交通加公共自行车网络;同时选择黄埔区大沙地作为试点,作为外围组团人口密集区域,优化提升慢行骨干网络加公共自行车系统。”
相关链接
公共自行车投入1.1亿元
目前租赁收入仅约93万元
据悉,从2010年亚运会开始广州已着手打造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现有的BRT沿线公共自行车系统,共投放5000辆公共自行车。
陈小钢表示,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两大问题,“目前中山大道自行车道存在不连续不安全的问题,与中山大道支路和内街内巷则普遍存在自行车道缺失、过窄、不连续,挤占人行空间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全市范围普遍存在。”
此外,目前自行车公司严重亏损,截至2014年7月,公共自行车共投入建设和运营资金是1亿919万元,财政补贴3000万元,租赁收入仅约93万元,“严重亏损主要原因是第一小时免费政策导致租赁免费率99.98%。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运营管理,通过自行车租赁网点广告和自行车身广告,增加营收,实现运营盈亏平衡。”陈小钢说。
陈建华还表示,对于日常出行与旅游出行的自行车租赁要区别对待,用旅游租赁的收入弥补日常出行的支出。
公咨委委员为广州慢行系统建言
曹志伟:要紧紧围绕公交站地铁站建设
“慢行系统是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之一。”曹志伟建议,公共自行车、人行道的线路要紧紧围绕公交站场、地铁站场建设,使其配合现有公共交通替代非法运营的“五类车”,解决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他同时表示,广州可在“五类地区”设置慢行系统:结合市区以及近郊的旅游线路与已有绿道进行系统设计,让公共自行车系统和人行道作为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麓湖连白云山风景区,珠江两岸连沙面与二沙岛,海珠区环岛路,海珠湿地连万亩果园等”;结合大型园区建设,如大学城、教育城、工业园,解决城内、园内交通以及与附近公交站的接驳;配合大型城中村升级改造,使其成为改造后的城中村与公交站、地铁站的接驳工具,有效替代现在横行的“五类车”;结合大型房地产居住小区建设,解决其与公交站的接驳,如番禺华南板块的各楼盘,以后在小区楼盘设计时要列入规划;可在不适宜进行大型拆迁扩路工程的老城区建设慢行系统,如东山新河浦一带,上下九周边的西关腹地,提升其旅游、商业的气氛。
王则楚:需强调公平的道路资源分配权
“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汽车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约占30%。”王则楚表示,慢行系统是公交的一种方式,应作为城市优先发展的交通方式。
“现在(自行车出行率)降到那么低,城市发展的思路是向快速交通让路。因为现在有比较好的公交系统,应该限制小汽车使用,要从观念上克服过来。”在王则楚看来,目前道路资源使用上是不公平的,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混在一起,需强调公平的道路资源分配权,应该把小汽车道“挤”回去。
他同时表示,自行车出行不应作为锻炼方式,而是应作为生活方式存在,“各小区都要有公共自行车站,医院商场门口都应该有”。
刘莲香:公共自行车可考虑电子支付
委员刘莲香建议,打造公共自行车项目应人性化、智能化,如可提供一次性雨衣,也可电子支付,同时应加入岭南文化的设计。
委员刘惠萍则表示,建设公共自行车道设置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不要让公共自行车道成为摆设,同时要研究限制电动车与自行车混行自行车道的问题。
“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好处,第一是安全,自行车有保养,而且还买了保险;第二是快捷,你要走两公里,可能会很辛苦,但你骑自行车一般就15分钟;第三是舒适,骑车总比走路舒适;第四是绿色,无污染又降血糖、血压、血脂,很健康;此外还有经济性,不用花钱,当然你要去观光、超过一定时间会收一点。”
——陈建华为公共自行车做“广告”
陈建华两次起身鞠躬 向公咨委委员致敬
特写
2013年5月,广州市重大城建公咨委正式成立。在近两年的时间内,该公咨委先后完成了广州大桥拓宽工程、广州大道快捷化初步方案、广州BRT网络拓展、广州市各区新(扩)建少年宫4个项目咨询,并就此分别提交了4份咨询报告。
在昨日的座谈会上,该公咨委主任范绍佳建议,需咨询的项目,应让公咨委决策前介入,这样咨询效果会更好;同时建议政府需统筹考虑公咨委一定的工作经费,并需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陈建华充分肯定了公咨委的作用,并现场表示:“公共自行车项目可以说,政府还没有决策,公咨委就提前介入,大家一起来商量。”对于经费问题,他表示,要保证基本的工作经费,并现场要求财政局的相关负责人研究落实。
在谈及该公咨委的作用时和发言结束后,陈建华两次感谢公咨委委员为广州市城市建设作出的努力,并两度起身,向公咨委委员鞠躬致敬。
地铁11号线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透露,第五资源热力电厂计划八九月份开工
市发改委主任潘建国昨日在座谈会上透露,备受民众关注的地铁11号线力争将按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花都第五资源热力电厂则计划于今年八九月份开工。
南沙商务机场或按一类通用机场布局
潘建国表示,广州市梳理了2015年全市重大城建项目共143个,年度计划投资约644亿元。广州将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打造世界级综合性枢纽海港、巩固国家铁路主枢纽地位。
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推进机场第二高速公路项目、珠三角城际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站段、广佛环线广州南至白云机场段等一批高快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同时,积极谋划南沙新区商务机场,争取将南沙新区商务机场按一类通用机场布局,并纳入广东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此外,广州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协调广州铁路枢纽东北货车外绕线加快开工建设,并力争广汕铁路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并尽快开工建设。
广佛线年底计划开通至燕岗站
今年1月30日,广州市地铁11号线获得了省环保厅环评报告批复。地铁11号线是广州地铁大环线,线路起、止于海珠区新滘东路,串联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越秀区、荔湾区。线路全长43.2公里,全部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共设车站32座(其中19座为换乘站),列车最高设计运行时速80公里。
对于这条备受关注的地铁大环线,潘建国表示,将推进地铁11号线前期工作,力争按计划今年内开工建设,重点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主要等省里面给我们的核准。”而广佛线年底计划开通至燕岗站。
他同时在谈及加快资源热力电厂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时透露,“除花都(第五资源热力电厂)在今年八九月份开工以外,所有项目按照计划开工建设。”
广州大道快捷化项目建设进展
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已完成方案竞赛和新一轮优化工作,正按程序报批
金穗路至洛溪大桥北前期进展比较顺利,计划今年底前开工
洛溪大桥拓宽工程正在进行前期研究工作,力争明年上半年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