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变“造血” 产业帮扶给力
企业嘉宾参观深圳(河源)产业城。 朱洪波 摄
精准扶贫
看广东③
2013年,胡春华书记在新一轮扶贫工作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解决好广东的贫困问题。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济总量一直遥遥领先。然而,我省发展不平衡问题却相当突出,区域发展不协调成为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振兴粤东西北,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迫在眉睫。
2013年11月,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确立了对口帮扶关系,由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市。同时,帮扶市所辖县(区)与被帮扶市所辖县(区)相应建立对口帮扶关系,优先安排帮扶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有省级产业园的县(区)。两年来,珠三角6市结合所帮扶地区实际情况,由“输血”治疗改为“造血”治疗,全方位开展产业扶贫,推动被帮扶地区产业园区建设,为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到2014年底,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双方全部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机制,999个计划投资总额达4700亿元的产业项目引进落地。在兄弟城市对口帮扶的直接作用下,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广东全省和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
??珠海—阳江“菜篮子”基地、产业园区双管齐下
根据新的帮扶调整,珠海对口帮扶阳江市。珠海市迅即行动,组织200多人进驻阳江,与阳江抽调的数十名干部组建珠海对口帮扶阳江指挥部。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帮扶指挥部结合阳江地区农业特点,提出“产业与民生并重,帮扶与合作结合”,将阳江定位为珠海的“菜篮子”基地,发挥市场作用搭建产业基地,提高被帮扶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走产业扶贫道路。
帮扶指挥部把直接投资和定点采购相结合,由珠海市统筹投入6000万元,在被帮扶县(市)入股或投资自来水厂、农贸市场和商铺等项目,还将市、区财政苗木采购份额的30%连续三年定点投入阳江被帮扶点。
除了实施农业产业帮扶之外,珠海市在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上更是下足了力气。
在对口帮扶中,珠海市着力抓好提升产业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招商引资“三大重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把着力点聚焦在珠海(阳江)产业转移工业园港口片区、珠海(阳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环保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上。对园区开发建设来说,项目落地是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指标。在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中,珠海阳江多次联合组织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包括明阳风电、大型纸业和镍合金不锈钢精炼项目等一大批投资超过10亿的重大项目相继落户园区。
“去年是园区开发合作共建的打基础年,重点放在夯实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帮扶指挥部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是项目建设年,今年一大批的重大项目要集中发力、密集推进。
产业发展是珠海、阳江对口共建的核心工作,而珠海(阳江)共建产业园则是帮扶工作推动阳江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平台。根据统计,对口帮扶一年多以来,珠海、阳江合作共建产业园共引进项目187个,计划投资985亿元。
??佛山—云浮产业帮扶坚守“生态环保”
粤东西北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振兴粤东西北过程中必须守住生态环保底线。佛山市在对口帮扶一开始便把保护云浮绿色生态环境作为振兴发展的前提和底线。既要青山绿水,又要振兴发展,怎么办?
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总指挥许国认为,在对口帮扶进行产业建设时,不能简单转移佛山传统陶瓷、建材等投资大、占地多但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来完成省里帮扶考核任务,而要本着对云浮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负责任的态度,打破传统产业转移模式,积极探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领域加强合作,积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氢能源汽车、高端智能制造和新型生物医药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云浮的绿水青山。
帮扶指挥部反复论证,决定把重点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领域,引进国内知名战略规划团队,并通过项目嵌入、基金扶持和产学研对接形式,谋划打造佛山云浮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区,主要发展环保装备制造、氢能汽车及电池产业、高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研发等生态环保产业。
目前,佛山云浮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区正加紧推动佛山飞驰客车、云浮温氏集团、清华大学氢能源研究所等与加拿大巴拉德公司等国际领先的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并力争在今年内打造出国内首条氢燃料公交大巴示范运行线路,以促进氢燃料大巴的推广和普及。为把真正优质的产业项目引入云浮,推进两市新兴产业的一体化,帮扶指挥部还积极为云浮培育新的主导产业,例如重点引进益若欧超滤膜生产、血液透析器等项目。
据统计,近两年来,佛山对口帮扶云浮引进产业项目114个,投资总额405.4亿元,目前已动工项目78个,涉及总投资额193.4亿元,其中包括总投资60亿元的海尔云浮(罗定)创业园项目、总投资31.5亿元的粤泷发电热电联产工程、总投资28亿元的中顺洁柔(云浮)纸业项目等一批优质重大项目。
??深圳—河源打造重点品牌产业园区
对口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市从帮扶一开始便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把帮扶定义为“造血”帮扶,努力打造“双向共赢”合作格局。
2013年全省调整加强对口帮扶暨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后,深圳、河源两市立即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从两市抽调46名干部组建对口帮扶指挥部,建立健全对口帮扶工作机制。一场由“输血”向“造血”提升,以共建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心城区扩容、社会民生事业、改革开放等多领域统筹开展全方位的对口帮扶盛会拉开帷幕。
帮扶大计,规划先行。在开展工作前,两市制定了《深圳-河源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规划,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是此次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两市建立产业园区协调联席会议、园区管理机构和投资开发公司的三层架构,还创新产业园的共建模式,由深圳主导、两市共建品牌产业园,并坚持市场化运作和产城结合,引导产业成链条转移,积极引进企业和项目落户。
在对口帮扶过程中,两市以产业园共建为重点,主打“造血”扶贫模式,其中深圳(河源)共建产业园区更是成为全省产业转移的新典范、河源产业集聚的新平台。今年2月,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经国务院批复升格为国家级高新产业园,其中深圳(河源)产业城为其中的“园中园”。
目前,深圳、河源两市共建有深圳(河源)、福田(和平)、大鹏(源城)、盐田(东源)、宝安(龙川)、龙华(紫金)、南山(连平)等7个产业转移园。据统计,截止到今年6月,河源全市7个产业园累计落户项目824个,其中70%来自深圳,已建成投产项目585个。
??东莞—韶关“一园一城七组团”整体推进
2013年东莞对口帮扶韶关确定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东莞和韶关市两次召开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确立了“一园一城七组团”的对口帮扶工作思路,由东莞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虎门镇、长安镇、厚街镇、塘厦镇、大朗镇7镇街“一对一”对口帮扶韶关7个下属县市,并组建成立东韶实业公司,负责工业园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及芙蓉新区开发。
针对韶关产城融合度较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短板和现状,对口帮扶指挥部把莞韶城定位为韶关创新驱动平台,并以东韶公司为开发主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集科研、电商、金融、工业设计、文化旅游、商务配套等要素,融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全新城市空间。
在产业园建设方面,莞韶园成为重中之重。有统计显示,2014年该园总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在已签订的项目中,绝大部分为亿元以上优质项目。
在做好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园区管委会还出台《莞韶产业园统筹土地管理办法(试行)》,确立了“划定红线、固化投入、统一建设、统一招商、属地负责、利益共享”土地统筹的6条原则,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制约莞韶园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推动了莞韶园扩能增效。
与此同时,园区管委会还力抓平台搭建,建设企业孵化器,推动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等,促进园区产业配套和完善,打造集研发、孵化、中试、培训、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平台,提升产业服务功能。
截至今年6月,东莞主导或协助韶关引进产业项目153个,投资金额378.92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77个,已动工107个,完成投资额106亿元。
撰文:胡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