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著边陲——茶山建威将军谢遇奇生平展②
今天带大家走进
绩著边陲——建威将军谢遇奇生平展②
了解“威震边陲”篇及“海不揚波”篇
叁
威震边陲
同治回乱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谢遇奇刚刚考取了武举人,西北陕甘宁地区一场大动乱正在悄然酝酿。同治元年(1862年)夏,因清廷腐败、民族矛盾激化等因素,陕西回民爆发大规模暴乱,波及甘肃、青海等地,此时,清政府正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无暇他顾,致使叛乱持续长达11年,史称“同治回乱”。
马化龙是这场“回乱”的精神领袖和武装首领之一。马氏世居宁夏灵州金积堡,是中国伊斯兰哲合忍耶学派第五代穆勒师德(传教人),以总大阿訇的身份行使教权。“同治回乱”最初集中在陕西,由若干股回军势力组成,各自为政,互不隶属,也无统一的政治主张,马化龙的武装势力是其中主要的一支。
回军各路人马各有筹谋、战和不一,导致清政府“剿抚不定”。李鸿章坚持不可分心,全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左宗棠则认为坚决不能放弃西北,如若放弃,将直接面临来自西北沙俄和浩罕国的双重威胁。清廷上下海防、塞防两派争论不休,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清廷谕令刚刚在广东梅州扑灭最后一股太平军残部的左宗棠率领湘军赶赴西北平乱。
听闻左宗棠赴西平乱,马化龙立即向清廷乞降,并改名马朝清以示效忠。左宗棠随即将兵锋转向捻军,继续镇压太平天国残部。此时的谢遇奇,正值考取武进士的第二年,还沉浸在金榜题名喜悦之中,并不知道幸运之神已向他张开臂膀,威震边陲的历史机遇正无声地快步向他走来。
马化龙向清廷投降后,并没有解除武装,仍然继续经营以金积堡为中心的根据地,并援助其他回军。同治七年(1868年),钦差大臣左宗棠进军陕北,扫平叛军,势如破竹,并推动民族和解,努力恢复生产。同治八年(1869年),左宗棠派刘松山进攻金积堡,战事不利,同治九年(1870年)2月,刘松山阵亡。其后,马化龙以宗教领袖的身份号召回军进攻陕西,被清军击溃。左宗棠意识到平回乱必先平金积堡,而金积堡守备森严,易守难攻,又有火炮助阵,需要更先进的武器以助平乱。
谢遇奇时担任守备,主要负责广东水师内部守城之总务、粮饷、军械,因西北战乱担起了“护解洋炮赴甘肃”的重任。洋炮抵达甘肃之后,谢遇奇获准“留于甘肃军营效力”,参加了围剿金积堡的战斗,同治九年(1870年)冬,取得“荡平金积堡”的战斗胜利。马化龙赴清营请降,于次年(1871年)正月,凌迟处死。
因“护解洋炮赴甘肃”和“荡平金积堡贼巢出力”两项赫赫战功,谢遇奇从“守备”(正五品)晋升为“都司”,“赏戴蓝翎”。按清绿营例,都司秩正四品。
克复新疆
陕甘发生“同治回乱”的同时,另一团战争的密云笼罩在新疆大地。受太平天国和陕甘回变的影响,清廷对新疆的控制力大不如前。清同治三年(1864年),即陕甘回变的第三年,新疆发生“新疆民乱”,库车、和阗、喀什、吐鲁番等地豪强乘机而起,纷争割据、各自为王。
1865年,在沙俄和英国的支持下,中亚浩罕汗国(Khanate of Kokand)阿古柏(Mohammad Yaqub Beg)入侵新疆,阿古柏素有“中亚屠夫”恶名,他击溃新疆地方割据政权,扶植傀儡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哲德沙尔汗国”(The country of Ci Dshal Khan),“哲德沙尔汗国”意为七城汗国,即喀什、英吉沙、叶尔羌、和阗、阿克苏、库车、乌什七城。1867年,阿古柏废黜傀儡国王,自立为“洪福之王”(Badaulat Khan),改国号为“洪福汗国”(the country of Badaulat Khan)。1868年,英国派遣特使承认阿古柏政权,借以进一步染指新疆。1870年,阿古柏又侵占吐鲁番盆地和迪化等地。1871年7月,沙俄趁机侵占了伊犁地区。1873年,在甘肃被左宗棠击溃的回军白彦虎部逃串至新疆,与阿古柏合流。
此时,新疆局势错综复杂,内有豪强割据,外有阿古柏入侵,更有列强英国、沙俄鲸吞蚕食。清军只占据寥寥几个据点,几乎疆土丧尽,阿古柏成为新疆的实际统治者。
▲阿古柏
1871年7月,沙俄侵占伊犁,清廷震怒,命左宗棠挥师进剿。左宗棠认为,此时陕甘回乱尚未平定,“此时兴师远举,并非稳着”。1872年1月,他出兵取肃州,控制嘉峪关,扼住天山走廊。
1876年4月,左宗棠完成对陕甘回民的抚靖工作后,于肃州祭旗,正式出兵新疆。左宗棠命刘锦棠和金顺兵分南北两路穿越千里戈壁到哈密集结。此时,正四品都司谢遇奇在刘锦棠麾下效力。哈密会师后,清军翻越东天山九曲险道,直取迪化,刘锦棠部攻克迪化外围的古孜地,兵贵神速,刘锦棠急令谢遇奇等部携重火器星夜疾进。次日黎明,谢遇奇等部的“开花大炮”已经架在了迪化城外六道湾的山梁上,向城内射击。强大的火力使得乌城守将、逃串进藏的白彦虎等立即弃城而逃。
光复迪化谢遇奇战功彪炳。清廷下旨,谢遇奇从都司(秩正四品)晋升为游击(秩从三品),并赏“健勇巴图鲁”荣誉称号。
随后,谢遇奇继续在刘锦棠麾下,克达坂城,攻昌吉、呼图壁、玛纳斯诸城。至此,新疆北路的叛军被彻底荡平,清军牢牢掌握达坂城、托克逊等诸城。谢遇奇因攻克诸城有功获旨“赏换花翎”,又因攻克玛纳斯诸城、扫平北疆的汗马功劳获朝廷封赏,从游击(秩从三品)提拔为参将(秩正三品),又被“赏加副将衔”,其荣誉称号也从“健勇巴图鲁”升格为“音得本巴图鲁”,时年33岁。
清军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之下一举光复南疆。与此同时,陕西“回乱”并未完全肃清,有死灰复燃之势。谢遇奇随即被调往陕西,肃清残匪。光绪六年(1880年),残匪彻底肃清,37岁的谢遇奇“因历次剿办窜扰陕回肃清出力”被正式委任为“副将”(秩从二品),回到广东水师。
肆
海不揚波
1870年到1880年,清廷高层就国防重心究竟是海防或塞防的争论从未停止。
1874年,清帝国的西北“塞防”线上,陕甘回变初定未稳,新疆大部已沦入阿古柏之手,此时,沙俄侵占伊犁已有三年;东南“海防”线上,日本借口台湾“生番”杀人,1874年4月,武力进犯台湾,7月,日军在龟山设立“台湾都督府”。清政府腹背受敌,财用极绌,无力支持两面作战。军饷到底应该先供应西北边疆,还是东南沿海?最终,慈禧采纳了左宗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但优先解决西域边疆问题的主张。
自1880年起,左宗棠平定新疆后,海防作为国家战略防御的唯一重心开始确立。这时,谢遇奇已是从二品大员,回到了广东水师,以副将“尽先补用”。
▲清军水师。清军水师有内河、外海之分,其职责并非出洋作战,而是近海巡私缉盗,守卫海岸,鸦片战争之后转向防御外敌。
广东水师
清代七省设有水师,其中,最强的是广东水师和闽浙水师。据阮元《广东通志》记载,1822年,广东水师官兵共有26600多人,辖战船400余艘。据《广东海防汇览》记载,其后广东水师的官兵、战船数量不断变化,但职责基本不变。
▲广东水陆师学堂。清代有七省设水师,其中最强的是广东水师和闽浙水师。据记载,1822年,广东水师官兵共有26600多人,辖战船400余艘。
清军水师有内河、外海之分,许多海防重地,如虎门、厦门、舟山等处,主要兵力驻守在沿海、沿江的众多炮台、城寨和要塞之中。陆上防守全由水师负责,其职责为近海巡私缉盗,守卫海岸,鸦片战争之后转向防御外敌。广东水师受两广总督和水师提督双重辖制。总督直辖的水师称为“督标”,提督直辖的水师称为“提标”。谢遇奇属“提标”,归广东水师提督(从一品)的管辖。
▲广东水师的战船(左上)在巡逻。广东水师受两广总督和水师提督双重辖制。总督直辖的水师称为“督标”,提督直辖的水师称为“提标”。谢遇奇属“提标”,在广东水师提督(从一品)的管辖之下。
1887年,广东水师旗舰“广甲号”下水,是由福州船政建造的三等无防护巡洋舰,铁胁木壳,排水量1300吨。1894年,甲午战争黄海海战中逃跑时触礁,后被日军击沉。
▲广甲号。1887年,广东水师旗舰“广甲号”下水,是由福州船政建造的三等无防护巡洋舰,铁胁木壳,排水量1300吨。
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47岁的谢遇奇受任大鹏协中军都司,是大鹏协第二号军事长官。大鹏协,位于今深圳市龙岗区大鹏所城内,辖大鹏所城对开海面至珠江口老万山,包括香港岛、九龙、大屿山在内的400里海岸线海防安全,扼守珠江口东侧海路,是广州的门户。
▲大鹏所城。1890年十月,谢遇奇被委任为大鹏协中军都司,是大鹏协第二号军事长官,辖大鹏所城对开海面至珠江口老万山等400里海岸线海防安全。
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谢遇奇调任水师提督直辖的提标前营都司,十九年(1893年)五月,借补提标中军参将。这段时间谢遇奇的驻地均在虎门。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补广东香山协副将,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调往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麾下,任金门协副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经维新派两广总督岑春煊奏请,将谢遇奇调回广东,在总督直辖之下任广东水师督标中军副将、升任南韶连镇总兵(秩正二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岑春煊入京任邮传部尚书,两广总督继任者张人骏将谢遇奇调任顺德协副将,辖左右二营,防南海、番禺、三水各县。
▲清军水师战船。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有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外有列强入侵虎视眈眈,晚清政权风雨飘摇,危如累卵。谢遇奇调回广东水师的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历任广东、福建两省水师多处重点防区军事长官,如此困局中,谢遇奇任职的防区内并未发生重大战斗,他为护一隅海防、保一方平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海防遗址。自1880年谢遇奇从西北塞防回到水师海防之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历任广东、福建两省水师多处重点防区军事长官,为护一隅海防、保一方平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晚清政权风雨飘摇,政治腐朽和列强入侵的双重灾难使国家、民族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但在谢遇奇任职的防区内并没发生重大战斗他为护一隅海防、保一方平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期线上展览分享到这里啦
敬请期待下一期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