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儿童谣言,你信了吗?

08.06.2016  16:00
微信儿童谣言真假难辨   谣言1:孩子常喝碳酸饮料,饮料的甜味素进入骨髓,积聚难降解,易堵塞骨髓网,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导致白血病。

  “孩子常喝饮料,会得白血病”、“小孩发热服用布洛芬会致死”、“新型毒品伪装成跳跳糖针对儿童”……相信不少家长看到这些微信链接的标题,心里肯定会十分紧张,饮料、感冒药、跳跳糖等不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食品吗?我的孩子经常喝饮料,真的会有白血病风险吗?近日,微信安全团队向广大微信用户公布了“儿童谣言TOP10”,以10则常见的儿童微信谣言提醒广大家长注意防范。

  微信儿童谣言真假难辨

  谣言1: 孩子常喝碳酸饮料,饮料的甜味素进入骨髓,积聚难降解,易堵塞骨髓网,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从而导致白血病。

  真相: 白血病的病因尚无定论,甜味素致白血病的说法缺乏科学性,防腐剂等化学物质也不会直接影响骨髓。

  谣言2: 中心医院王晓燕主任称,宝宝发热服用布洛芬混悬液会致死。

   真相: 该消息源于福建福鼎,但当地各医院并无“王晓燕”。网络搜索发现,“王晓燕主任”不单出现在福州、宁德等地,还出现在济南、佛山、武汉等多个城市。布洛芬其实是儿科首选的退热药之一,是治疗孩子发热的一款常用药,全国各大医院都有使用。

  谣言3: “有人发文称:江西九江警方在一家酒店查获60多包伪装成橙汁跳跳糖的新型毒品,专门针对儿童。这种毒品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

   真相: 经江西公安机关证实,目前并未发现这样的新型毒品,此消息纯属谣言。

  网友:谣言混淆视听

  对于这些常见的网络谣言,记者采访了我市多位微信网友,网友“阿玲”表示,这些微信中传播的儿童谣言太具迷惑性,很多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被刻意“夸大”,让人很难分辨,“我感觉这些谣言太夸张了,根本就是为了吸引眼球。”网友“暖暖”表示,关于儿童的微信谣言非常容易引起家长的恐慌和担忧,而且解释都看起来“理由充分”,让人很难辨别真伪,“很多家长并不是专家和科学家,对于很多专业知识并不了解,这样就很容易轻信谣言。”

  网络“造谣”要担责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在微信中广为流传的儿童谣言,其实是在利用家长的“爱子之心”,对相关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进行转发和点击,以此获得高点击率,提升微信公众号的“价值”进而获利。这些谣言都有着共同特征,如内容骇人听闻或以偏概全,甚至通过断章取义和暗示来博取眼球,还有的内容空洞虚无,经常要用华丽的辞藻进行“装饰”。

  而我国也在近几年来通过立法、加大监管力度等多种措施逐步加大了对网络谣言的查处力度,去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其中增加了对网络谣言的“入刑”规定:编造虚假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今年5月,公安部联合新浪微博推出的“全国辟谣平台”正式上线,用户可通过截图等方式对各种网络平台上的谣言进行举报。

  国家网信部网络监管人士呼吁,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媒体或者个人,都应担负起责任,自觉抵制虚假信息,不予转发。(刘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