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昔日柘林湾抗战风云
1938年6月21日,侵华日军攻占南澳岛,将侵略魔爪伸向粤东海域,妄图以此为跳板,进占潮汕。粤东军民为此感到无比愤慨,奋起反击,组成“抗日义勇军”,开赴饶平县海山岛前线,由海山渔民运送,组织反攻,在南澳岛上与日军浴血奋战,短暂收复南澳岛后,遭日军猛烈反扑,大部壮烈牺牲,南澳岛终被日寇占领。
南澳岛沦陷后,饶平南部沿海地区顿时战云密布,柘林湾恶浪滔天。天上有日机盘旋,海面有日舰出没,渔民多数不能出海捕鱼。面对日寇的暴行,饶平沿海军民奋起反抗,涌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迹,吴乌森部智夺日军货轮等事迹为后人所传颂。
近日,本报记者来到风平浪静的柘林湾,走访了多处抗战遗址,从抗战遗址仍留存的历史印记中,追寻昔日柘林湾上空的抗战风云。
参加“广东抗日第一仗”
海山镇军民同仇敌忾
被称为“广东抗日第一仗”的南澳岛争夺战,其指挥部就设在饶平县海山镇隆北社区的刘厝祠。
被称为“广东抗日第一仗”的南澳岛争夺战指挥部——饶平县海山镇隆北社区的刘厝祠现状。图/ 黄春生
当记者来到刘厝祠时,只见门口一面墙壁上嵌着两块石碑,一块上面刻着:“饶平县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抗日第一仗指挥部旧址海山刘厝祠 饶平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立”。
另一块石碑所刻内容为:“一九三八年六月廿一日日寇侵占南澳,原国民党157师一部联合地方民众抗日自卫团三百多人(称义勇军)于同年七月十日至十八日渡海作战,收复失地,开创广东抗日第一仗,‘南澳抗战精神’誉传全国,今刘厝祠为当年作战指挥中心之所在地。饶平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八日立。”
走进刘厝祠,刘氏家庙理事会会长刘铁等几位老人热情地向记者提供了相关史料,并介绍了海山民众参与南澳之战的史实。
南澳之战,海山民众先后出动50多只木船,150多名船工,运载义勇军300多人渡海。满怀国仇家恨的义勇军将士以身许国,与五倍于己的日寇浴血奋战,歼敌500余人,于当年7月17日挺进隆澳,一举收复了南澳县城。
日军随后调大批军舰包围南澳,重兵强攻南澳岛。尽管我军补给线被切断,弹尽粮绝,依然前赴后继,血战到底,265人壮烈殉国。而10多名海山渔民也在此战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战争结束时,海山渔民还驾小木船、竹筏,冒着生命危险,冲过日寇封锁线,抢运幸免于难的义勇军将士。
南澳之战开创了广东抗日战争先声,极大地振奋了民心士气,逼使日寇不得不放弃在南澳建机场、海军码头的计划,对当时广东乃至全国的抗战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刘厝祠,记者看到左侧一面宽广的墙壁前,立着偌大一块玻璃框架,里面贴着各种有关“广东抗日第一仗”的史料,其中有当时用无线电话机在此指挥战役的李友庄和战地运输委员刘奕春对参加南澳之战的回忆录,也有当时中共《新华日报》、国民党《大公报》对南澳之战的报道等。
从相关史料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战况的惨烈,以及海内外人士对这一战役的极大关注。据史料记载,南澳岛短暂收复后,当时海内外祝捷电报堆满箩筐,周恩来、蒋介石等纷纷发电报到刘厝祠指挥中心祝贺。《新华日报》《大公报》对此役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誉为“南澳抗战精神”。
据介绍,刘厝祠距南澳岛仅10多公里,站在祠附近的海边或山丘上,能观察到南澳的地形及一些军事情况,并能用火力控制往返于南澳的船只,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被选为南澳之战的指挥部。
刘铁老人指着刘厝祠的后壁墙告诉记者,当年日寇获知刘厝祠是南澳之战的指挥部后,派出飞机前来轰炸刘厝祠,刘厝祠的后壁墙和外围墙被炸倒塌。后壁墙虽经简单修复,但因修复难度大,柱子至今仍倾斜着,仍需进一步修复。而还没修复好的墙体,也见证了当年战斗的激烈。
刘氏家庙理事会会长刘铁向记者介绍当年日寇飞机轰炸刘厝祠的情况。图/ 黄春生
走出刘厝祠,同行的海山镇委委员沈玲玲带我们来到了附近的海边,观看这里的海滩岩田“(虫辟)龙”。记者在现场看到岩田中有多处岩洞。据介绍,这些岩洞就是当年抗日义勇军收复南澳、抗击日寇的前沿阵地隐蔽工事。
记者站在“(虫辟)龙”上往海面看,看到隔海相望的就是南澳岛,新建的南澳大桥依稀可见,不禁感慨万分:当年的抗日勇士在此修筑工事,挖掘岩洞,储备军需品,然后义无反顾地乘船跨海登岛作战,直至战死沙场,这是怎样的一种赤胆丹心!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