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融”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广东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香港、澳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广东四方签署了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也即将出台和实施,这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希望广东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在促进双向投资、推动贸易便利化、构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合作平台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既是总书记对广东的期望,更是对广东的要求。对广东而言,又一次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开放、创新、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特征和优势
从空间上看,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祖国大陆的南端,但从全球看,它处在亚欧大陆的东端核心区域、太平洋西岸的中间位置、亚欧经济圈与亚太经济圈的交汇之处,此区域乃是当今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绝佳的区位优势、地缘特征为其建设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无比优越的先天条件。从历史上看,位于珠江入海口的粤港澳大湾区一直都是我国的开放枢纽和变革之地,一个珠江口(大湾区)几乎承载了中国半部近代史和开放史,这里是中国的六个“地”:海上丝路发祥地、近代历史开端地、民主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先行地、对外交流前沿地、岭南文化集萃地。从古至今,创新、革新、开启、开放、活力、动力,始终都是这个湾区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正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精神力量和“软件”支撑。
作为当今世界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区域经济形态,作为我国湾区经济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如下三个明显特征和优势。一是开放。大湾区背靠南岭,跨越珠江,向海而生,依湾而兴,开放是其天然基因,大湾区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优势在于开放。广东应携手港澳,依托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打造与国际规则相接轨、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港澳的专业服务能力和国际交流优势,与之共同走出去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二是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汇聚了全国众多的科技信息和人才资源,创新活力充足,创新动力强劲,不断涌现出大批创新成果和创新型企业。可将深、港、穗、莞、佛、珠、中、澳等大湾区内圈城市规划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带,使这些城市及其产业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的闭环项链,深圳是这条项链的明珠,要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三是优质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拥江抱海,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创业创新环境优良,历史文化深厚多元,国际化程度全国最高,已经初步建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未来需要将这个优质生活圈持续优化,通过制定和实施更便利的措施让港澳居民到内地来,特别是到广东来工作、生活,在住房、教育、交通等诸多方面逐步享受同等的待遇,和港澳同胞一起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
下一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是粤港澳三地自身调整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助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客观要求。但相较于世界上的其他湾区和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和制约均蕴藏于“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最核心的议题是如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完善创新合作机制,更好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建立互利共赢合作关系。从已有的问题出发,笔者认为,“通”和“融”无疑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第一要“通”。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硬件层面的“通”——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二是软件层面的“通”——主要是体制、机制、政策等制度层面的高效对接。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体制机制无缝对接是大湾区构建新型合作模式的必经之路,“通”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粤港澳三地的人员自由流动、商品自由流动、资金自由流动、信息自由安全流动,就像人身体里的血液不断循环流动输送氧一样,只有人、资本、商品、服务、信息畅通无阻地在三地高效流转和配置,大湾区才能充满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才能真正对标国际一流湾区。
第二要“融”。包括三个层面,一是生产上的“融”,即产业融合发展;二是生活上的“融”,主要是港澳人士在大湾区学习、就业、创业、营商、生活、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上的便利,三是精神上的“融”,即通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港澳同胞的祖国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这三个层面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如今的区域竞争、城市竞争多以城市群、都市圈的方式进行,纽约、旧金山、东京等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相继形成并崛起,分别以金融、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主要特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若能实现三个层面的融合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有望建成第四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顶级城市群,并且可同时具备金融、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的多重特征。
作者许德友 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