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香港学子的内地“实习记”

24.06.2015  19:40

  中新网太原6月24日电 题:香港学子的内地“实习记

  作者 胡健

  每天早晨的绕口令训练,对于香港人李彩如来说,是再“痛苦”不过的事情。“牛郎年年恋刘娘”,短短七个字,已让李彩如的舌头“疲惫不堪”。这是她在山西博物院实习期间的必修课,和她一起来到山西实习的香港青年,还有36人。

  此行37人是“晋港青年汇,山西机遇行”内地实习计划的参与者,该计划是香港山西商会首次获得香港民政事务局、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赞助的活动。在山西期间,主办方除为香港学子提供实习机会,还组织他们前往平遥古城等历史人文景区,了解内地文化。

  李彩如等6人根据个人意愿被分配到山西博物院,进行为期6周的实习。与李彩如一同分配到山西博物院教育部的还有何静宜和陈启峰,主要负责针对少儿教育方面的活动策划,并且在实习期间需要准备一份与博物院相关的报告,进行40分钟的演说。

  24日早晨6:30分,何静宜起床吃早餐,这比她在校期间要早几小时。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后步行15分钟,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首先进行的是绕口令和手语学习,这对于普通话还不错的何静宜来说,不是难事。可对于21岁的李彩如而言,就困难不少。与记者交谈时,还不时用手语模仿动物造型,以“掩盖”在绕口令方面的弱势。

  1996年出生的何静宜祖籍重庆,2岁时随父母来到香港,目前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主修当代中国研究专业。虽然是这行人中年龄最小的,但她的内地交流经验却最丰富。从15岁开始,她走过北京、辽宁和青海等地,与那里的青年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交流学习,像这样长达一个月的内地实习,还是头一次。

  此前,陈启峰和李彩如都有过回乡探亲的经历,此次来到山西实习,算是真正意义上感受内地文化。“本来有机会去上海实习,但我觉得山西这里文化内涵丰富,尤其这里是文物大省,很想获取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陈启峰说,希望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工作中,使其有更多元化的工作经验,以评估未来在不同领域的发展机会,以及在内地的发展空间。

  何静宜对记者表示,“在中学和大学经过一番洗礼,自己的知识库有所提升,然而光是知识并不足够,实践才是真理。通过来内地实习,可以获取新的经验,希望将自己雕琢成一个更多元、适应力更强的人。

  陈启峰毕业之后希望可以留在香港做中文教师,李彩如则更愿意有一份比较安稳的工作,19岁的何静宜却早早坚定了来内地发展的信念。“内地地大物博,发展机会也很多,希望将来毕业后可以在内地有一番作为。”何静宜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