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仙诞”被遗忘百年 韩志鹏提案建议“把它做大”

26.07.2014  18:22

新快报讯 记者董芳报道 广州白云山的“郑仙诞”您听说过吗?近日,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刚刚提交了一份关于“做大‘郑仙诞’”的提案,建议市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支持郑仙诞,包括对郑仙文化遗迹进行保护性开发、推动郑仙文化项目的市场运作等。目前这一提案已由广州市政协立案,并交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

韩志鹏在提案中介绍,相传战国时期,方士郑安期在广州行医,为拯救民众脱离瘟疫,上白云山遍寻可治绝症的九节菖蒲,不慎失足坠崖,乘鹤升仙。后人在其升仙之地(白云山云岩)建郑仙祠。升仙之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则定为郑仙诞。自此,广州形成每年农历七月廿四、廿五“游白云礼郑仙”的民俗。

其实郑仙诞比波罗诞还要早一千年,但名气却远不及波罗诞。已经断了100多年了。”韩志鹏称,郑仙诞有“广州第一诞”之美誉,然而很多土生土长的广州人都没听说过。虽然白云山管理局曾在2012年、2013年连续举办了两届郑仙诞民俗节庆活动,今年也将于8月中旬举行,但在韩志鹏看来,由一个非官方机构“单打独斗”,整体效果与波罗诞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韩志鹏在提案中建议,市财政通过拨付专项资金,支持郑仙诞,包括支持举办郑仙诞节庆活动和支持修复郑仙文化遗址。主办单位进一步推动郑仙文化项目的市场运作,并坚持每年在郑仙诞前后举办民俗节庆活动。“振兴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是契合的。如果有政府的支持和主导,就表明了一种态度,等于认同民间的价值观,这个层面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韩志鹏还认为,待条件成熟,可以将郑仙诞这种广州特有的、历史悠久的节俗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专家:传统文化要和现代文明结合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陈忠烈表示,岭南民间信仰普遍,但在现代化过程中,有一些民间信仰已经消亡了,那就没有恢复的必要。但类似“郑仙诞”这样还具有生命力的、在当代仍能体现其价值的,应该进行保留。但陈忠烈强调,传统文化的发掘、恢复,要和现代文明相结合。

过去说广州是‘青山伴绿城’,羊城里到处是可以看到白云山的,你看18世纪的西洋画,外国人画广州的时候都是把白云山画进来的,当年景色很美,所以才有那么多在白云山‘升仙’的传说。而现在,白云山的生态破坏很大。”陈忠烈希望,做弘扬“郑仙”平安、健康的民俗主题的同时,能和保护白云山生态的概念结合起来。

此外,对于由政府出专项资金支持的建议,陈忠烈认为,“不要什么都要政府掏钱,民间组织也能搞掂。”另外,作为提案承办单位的政府部门也有义务和责任跟进,“多收集市民意见,把活动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