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徐招柱:“医者父母心”重于技术
徐招柱(右二)在为急诊病人检查。
●本报记者 何碧帆
当选2013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后,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徐招柱依然奋斗在急诊科的岗位上,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他说:“我只希望尽自己能力做到最好,无愧于这个称号。”
无数次与死神赛跑
急诊医生中有着这样一个法则: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就是说急诊医生介入抢救时间的早晚将直接决定一个病人的命运。
2014年大年初六晚上六点多,工作了一天的徐招柱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饭还没吃完,手机铃声响了。看着来自急诊科的熟悉号码,徐招柱知道,又一场战斗即将打响。放下电话,徐招柱匆忙赶回急诊室。原来,一个30多岁的平远籍男性因车祸严重受伤。经检查,全身多处骨折,大量脑出血,生命垂危。其家属因情况紧急没有带够钱。时间就是生命,徐招柱二话不说决定先抢救,他连忙打电话联系外科、骨科、脑科的专家。通过紧急会诊,确定了手术方案。包括徐招柱在内的12名医生护士在手术室奋战了足有六七个小时,才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转入ICU病房。凌晨两三点钟,徐招柱还守在病房前不愿回去,他要等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才放心。
在急诊室里,每天都上演着医生与死神搏斗的故事。像这样紧张忙碌的情景对于徐招柱来说,只是无数次接诊中的一次。徐招柱平淡地说:“急诊科是医院的第一线,抢救病人,救死扶伤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这没什么。”
面对危险,医者必须无畏
到急诊室的病患除了突发紧急情况造成的伤害,还有不少是带有危险性和传染性的病人,比如狂犬病人。据统计,市人民医院平均每年接诊的狂犬病患者有30例左右,其中大部分被送到了急诊科。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治,发病的时候伴有狂躁、惊恐、暴力的症状,一旦被咬或被抓伤,就有传染的危险。因此,许多医护人员甚至家属都非常害怕这种病,有不少家属甚至把病人送到医院就抛弃了。但徐招柱不怕,每次狂犬病患者来,他都会带上医护人员上前安抚情绪。今年2月,一个狂犬病患者被亲属遗弃在急诊科后,突然趁医务人员不备跑了出去。徐招柱急忙带领几个医生冲了出去,冒着被疯狂的病人抓伤的危险在黄塘路口将他拦下。最后,他又联系到病人家属,做他们思想工作,让他们回到医院照顾他。
徐招柱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父亲,他的双胞胎孩子都患上了狂犬病。每个人都离得远远的,他却抱紧了孩子,说:“我的孩子是不会咬我的。”果然,他的孩子没有咬他,而是安静地“离开”了。徐招柱认为,对于这些绝症患者,临终关怀非常重要,哪怕他们已经无药可医,作为医生,一定要给家属做好“榜样”,尽全力安抚他们,让他们温暖地走完最后一程。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责任感
当选“劳模”后,徐招柱成为医院的道德模范,经常为急救中心的年轻医务人员授课、开讲座,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责任就是生命”。他说:“急诊科的医生要应付瞬息万变的情况,必须一专多能。急诊医生的技术固然很重要,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责任感。因为只有富有责任感的医生,才能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想问题,才能够竭尽全力拯救生命,获得病人的信任。”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年1月,从平远送来一个因家庭矛盾吃了一斤农药自杀的30多岁农妇,经徐招柱抢救后送往ICU病房。然而,这个来自农村的病人住院才两天就已经无力承担庞大的医疗费用,决定放弃治疗。农妇家属找到徐招柱,向他告别。看到这个贫穷家庭作出的无奈选择,徐招柱感到很心酸。“这个农妇的情况至少得住院半个月才能脱离危险,如果让她就那样回去,肯定是死路一条,这个家庭就完了。”徐招柱对记者说。他没有让他们离开,为了减少医疗费用,他在急诊室安排了一张监护病床,并专门成立了医疗抢救小组对该农妇进行救治。同时,号召全科职工和社会热心人士为农妇捐款,总共捐得2.7万元。农妇在急诊科住了20多天,终于康复出院,一点后遗症也没有。“如今,他们还经常托人送自己种的橙子给我。”徐招柱笑道:“橙子很甜,对于医生来说,没有什么比病人康复更开心的事了。”